张德芬这本被称为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曾被称为华语世界的第一部身心灵小说。
七年前在我离开北京南下的时候,一位中科院的朋友特地跑到我的住所送给我这本书。
二十多岁的我浮光掠影地很快读完了,可是并没有什么感触,就像读一本普通的小说一样,读完就收了起来。
七年后,当已为人妻人母的我再次拿出这本书翻阅的时候,一下子被吸引,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那些看似熟悉的场景,还有那些指引自己走出困境的灯塔,都与书中极为相似。
我无数次泪流满面,读这本书就像在感触重温自己的故事一样,太多的共鸣和指引让我如获珍宝。
01我是谁?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盼复、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小说中的主人公若菱在与丈夫因为家庭琐事争吵后跑出去,在迷失方向的路上,遇到了她人生的启明灯:老人。
这里的老人其实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面镜子,一面正念的反光镜。
在老人的指引下,若菱开始去寻找:“我是谁?”这个问题。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在读MBA的企业文化课上,教授问全班同学:“你是谁?”
在一片茫然疑惑声中,我被教授点名回答。
有点紧张又局促的我缓缓的站起来说到:“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学生;在家庭中我是妻子,是女儿,是姐姐,是儿媳妇;在公司,我是员工同时也是领导;在社会上,我是一个公民;在宇宙中,我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
我说完心砰砰直跳的同时又有点小兴奋,虽然是第一次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但是思维敏捷的我说的似乎很全面,把我所有的角色和身份都分析的很到位。
本以为会得到教授的赞同和表扬,可是教授笑而不语,他没有过多评论我的答案,而是继续讲课,像书中的老人一样,开始指引我们往身、心、灵,以及更深的“真我”去思考。
由此,我知道了关于“你是谁?”的答案--真我!
而真我就是爱、喜悦与和平,是一个摆脱了世俗偏见、身份负担、角色扮演、情绪把控之后,真实的自我。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所有的委屈以及愤怒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当找到真我,所有的一切都会释然。

02改变
书中主人公若菱在处理婆媳关系,与小姑的关系以及与丈夫的关系,开始都是用消极的、对抗的心态。结果不言而喻,得到的也是讽刺、挖苦和不理解。
当她在老人的指引下开始探寻真我之后,开始对婆婆表现出真诚的赞美,婆婆回应她的是眼睛中善意的光芒和充满关爱的嘱咐。
如今已是而立而年的我,跟若菱一样,在对待家庭关系问题上,总是怀着隔离和防御的心理,把自己的内心用无数层胶布包裹着。
在婆媳关系上,我总是吝啬本来很容易说出口的赞美与谢意,总想让婆婆先对自己示好,很少由衷的怀着谦卑和感恩之心去与婆婆交流。
以至于在生完孩子与婆婆同住之后,因为生活习惯、性格差异以及育儿观念的不同,家里经常鸡飞狗跳,气氛无比压抑,我也曾经患上轻度抑郁症。
后来我开始把包裹住心灵的胶布一层一层的打开,像若菱一样,学着真诚的去帮忙,由衷的去赞美,开始向婆婆展示我的善意。
得到的是婆婆惊喜和略有不安的眼神,那一晚,她的脸上多了很多笑容,在对待儿子的吃饭问题上,她没有与我争论。
这是两年以来,我们第一个其乐融融的吃晚饭。那一晚整个家庭氛围明显柔和了许多......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带着面具去生活,总是习惯把自己伪装和包裹。
总是把自己的善意藏起来,而用伶牙俐齿或者冷暴力去防御与对抗,久而久之,我们失去了真我。
当重新找回真我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这么容易,原本我可以不生气,我的家庭可以很和睦。
每个人都想改变对方的时候,矛盾只会越来越多,隔阂也会越来越大;可是当我们开始改变自我的时候,会发现一切原来都是这么简单,由于你自己的改变,会带动对方的转变,一切都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03祝福
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书中主人公若菱因为看不惯丈夫志明的饮食习惯,在好言相劝反被误解之后,又一次夺门而去。
这个场景,我无比熟悉。每次看到老公吃饭的时候总是往自己的饭菜里倒很多咸咸的辣椒酱,看起来又辣又咸。
我曾经也总是以为他好为由不停的唠叨和嘲讽,每次老公都会烦躁的反驳,原本一段好好的饭,最后总是带着闷气和愤怒吃进肚子里,然后冷战三天。
我曾经也喜欢打着爱的名义去对老公指手画脚,去干涉自己看不惯的事情。
比如,他喜欢收藏古董,但是由于经济状况限制,他只能买些便宜的或者是碎片回家研究。
对面那些破盘子破碗,我觉得太脏,忍受不了家里整天放着一堆堆的“垃圾”,因为我担心那些脏脏的东西会带来病菌可能会让他生病,同时会弄脏房间。
我便横加干涉,每次他买“古董”回来,我们总免不了一场争吵,最后的结果就是“古董”还在那里,我生一肚子气,他也烦躁郁闷半天。
后来想想,关心老公,当然有一部分是真心为他考虑为他好。可是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厌恶,自己的恐惧呢?
就像父母管教孩子,督促孩子守规矩、懂礼貌,督促孩子作业,要求孩子要考好成绩。
有多少成分是掺杂了怕孩子出去丢自己脸,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自己带来荣誉,或者是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呢?
人世间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上天的事。
如果真的爱对方,那么做好自己的事,祝福他人的事,至于上天的事那就交给上天吧!
当我们摆脱了想控制他人欲望的时候,便不会看不惯别人的所作所为,因为那是他的事情,你要相信他会处理好,他那样做一定要那样做的道理。
而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就像他也只要做好他自己就好了,如此这般,还能有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吗?

04接受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也是公司的高管,面对办公室里的尔虞我诈、互相猜疑、各种明争暗斗,我也曾和若菱一样气愤不平,难以忍受,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和不公的待遇。
曾经我也被我自认为关系最好的同事背叛与欺骗,害我差点失去工作。我对那个同事充满仇恨,我甚至觉得我所有的不幸都是她带来的。
工作中的压力,同事的阳奉阴违以及朋友的背叛让我情绪彻底爆发,在快要失控的时候。我写到: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我一遍一遍的写,一遍一遍的念,直到我想通了,这不是我的错,我没有必要用别人的错误去惩罚我自己。
我之所以痛苦,之所以情绪失控,是因为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背叛和欺骗以及阳奉阴违。
我总是在批判、总是在抗拒,我越是不想接纳,这件事情的影响就越扩大,我的愤怒情绪就越多。
后来我开始慢慢去接受这种背叛和欺骗,开始试着让自己接受由此而生的愤怒和委屈。
我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经历,一个不太好的经历而已,只有接受它,才能继续勇往直前。
只有接受黑暗的恐惧,才能发现光明的喜悦。
我接受了,也释怀了。我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加强业务能力,半年后那个爱玩手段的同事被劝退了,而我又晋升了一级。

05臣服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一祥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书中的主人公若菱在经历了朋友背叛、丈夫出轨之后,学会了臣服的她收到了工作上的惊喜还有丈夫的改变。
我虽没有经历过丈夫的背叛,但是经历过两次胎死腹中的彻骨之痛。
当已经成形的胎儿在我腹中停止呼吸以及听到医生说我再能再也不能怀孕的时候,我的眼前、心中一片灰暗。
我觉得我的人生完了,我的生命将不会有任何意义,我的丈夫总有一天会嫌弃我,我的婚姻将无比脆弱。
我怨天尤人、自艾自怜,整日以泪洗面、食不下咽,对丈夫充满敌对情绪,在家人朋友面前无比自卑。
那段时间,家里的空气冷的都要停滞,丈夫终日不回家,因为他无法面对一个除了哭泣就是抱怨亦或大发脾气的妻子。
我绝望了,无数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当身体和精神都要垮掉的时候,我开始臣服,臣服我的不幸与伤悲,臣服由此带来的情感奔溃以及轻度的抑郁。
当一切坏到不能再坏的时候,我无条件接受了,臣服了。
我不再想着去抗争命运,而是开始把精力专注在当下。我开始疯狂的看书,拼命的写作,不知疲倦的工作。
开始缓和与丈夫的关系,开始调理身体,开始健身、旅游。
想着即既然这辈子再也无法做母亲,那就调理好身体把对孩子的爱都放在自己身上吧。
于是两年后,我怀孕了,在忐忑了九个月之后,当七斤半的儿子健康出生之时,我泪流满面......
一切都值得,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连老天都会帮你!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的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a�5�d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