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寅恪书籍三本

陈寅恪书籍三本

作者: 漫_b236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22:54 被阅读0次

    下面推荐的书籍,是国学大家陈寅恪最为著名的三本,对国学与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在陈寅恪先生的书中,自会找到一种自由思想的激情与历史深处的迷人路径。

    一、《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这位提出,“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国学大家,在目盲足膑,衰暮残年之时,花上百万言,为一个风尘女子立传,究竟是何用意?)

    对这个问题的质疑与思索,可能会伴随着阅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

    关于作者在学术与思想方面的贡献。

    有评论说:经过陈寅恪之手,他把中国诗和中国诗研究推到一种纯粹的智力活动层面。

    同时,也有评论指出,陈寅恪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史学,实证主义史学三大流派之外,开拓了一个新的史学范型——一种自由的史学,独立的史学。

    作为对文史哲类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二、《元白诗笺证稿》

    本书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

    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

    作者作为中西文化养育大的一代学人,在为人处事、为学为文,特别是时势变迁、道德混杂之时,能以极清醒的判断,持一认定之道德标准而行事,绝不以享受欢乐,富华荣显而稍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气节。

    《金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

    本书为“陈寅恪集”之一种,收作者生前手定的重要论文与序跋等,计60余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初文学,佛教典籍的著述,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在本书中,对于怎样去研究史学对象和怎样去理解真正的历史,书中提到“了解之同情”,文中说:“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这句话可看作是寅恪先生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治史心得。

    同时,文章阐释了作者对于史料运用的见解,今人所见所用之史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难以窥探古人之全部结构,当以“真了解者”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表以“同情”方能批判其是非得失,如不明了历史人物事件、学说思想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能和其站在同一思维高度去理解,那对其评价认识就不是真了解,而对于以现代视角去肆意批判古人的行为更实不可取。

    现如今对待历史时,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国人总是会以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态度来评价某个国家、事件或者人物,往往导致人云亦云、积重难返的评说。所以只有深入“了解”过后,才能够深切的“同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寅恪书籍三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nw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