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承载着岁月,字里行间流淌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闲暇之余,挑几套好书,与君分享!
《陈寅恪著作集》
他是中国现代久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是一代宗师陈寅恪。
他终身连一张过硬的文凭都没有,历史学家傅斯年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的“不降志,不屈从”,使之晚年注定充满凄凉和苦楚。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北平沦陷。民族危亡之际,父亲陈三立绝食而亡。
不久,日本宪兵队请陈寅恪去司令部做客:“先生如果留下来授课,年金丰厚。”陈寅恪知道,如果拒绝,肯定要遭迫害,但他亦不能赴死:“从史学上来帮助中国,这是我的责任。”以至于父亲的丧事还没有办完,他就悄然离京,辗转去往西南联大。守孝期间,国恨、家愁叠涌而来,急火攻心,导致他右眼视网膜剥离,必须马上做手术,可一旦做了手术,必须修养一段时间。几经思虑,陈寅恪放弃手术,抵达联大时,他的右眼就再也看不见了。
在联大,陈寅恪常常秉烛达旦,备课、写作,绝不因坏境恶劣而懈怠。由于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伏案工作,不久后,他的左眼视力也骤然下降。陈寅恪读书,向来行的是“古法”,圈点、校勘、批语都在书本上。北平沦陷时,他将所藏典籍送至长沙,结果在途中被日本人的炮火毁掉,后来带到联大的手稿也悉数损毁,之前所有的研究心血都化为灰烬。在几乎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陈寅恪愣是靠着记忆,在茅草屋里,汗流浃背,坐在小板凳上,写下《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本巨著,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经典范式。
1958年,他的教书生涯戛然而止,因被指为封建主义的种族文化论者。 铁骨如他,当即愤怒请辞:“坚决不再开课,以免贻误青年!”
转身回到书桌旁,在助手帮助下,撰写《柳如是别传》,为烟花女子立传,借此倡导做人治学的气节与风骨。
为著述这部 80 万字的传记,他一天平均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962年,吴宓来看他时,他感慨万千:“柳如是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要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写此书,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此套作品,无论珍藏还是阅读,都值得拥有一套。
《民国四大名传》
中国的现代传记文学,是二十世纪初期,在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接触中产生的。从民国时期开始,中国开始出现大量的传记文学作品,其中很有名的,当数被誉为“民国四大名传”的《李鸿章传》《苏东坡传》《张居正传》和《朱元璋传》。编者今天推荐的这套“民国四大名传”,不仅是民国时期的传记名作,更是二十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经典名篇。
这四部书的传主,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的三种人——帝王、宰相、文人。读懂他们的故事,就能够让我们认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性的复杂与变化,也能够读懂中国文化对每个人的深刻烙印。我们读的是他人的人生故事,但是却能够给我们现实的人生带来启迪。
这套《民国四大名传》,收录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吴晗的《朱元璋传》、佘守德的《张居正传》、周景濂的《苏东坡传》四种。其中佘守德的《张居正传》、周景濂的《苏东坡传》均为民国以后首次重印,尤其珍贵。《李鸿章传》、《张居正传》原文为文言文,本次出版的时候又进行了白话翻译,以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
《民国大学国文课》
西南联大、清华、北大、复旦所选编的国文课本,从悠悠五千历史的中华文化中,选录经典篇目,努力保留和弘扬中华文化,可以说它们是“灰暗年代的一缕闪光”,敢于承担保存中华文脉的历史使命。今天我推荐的这套“民国大学国文课”系列,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学国文教材,是无数名教授教过的国文课本,也是许多名人学习过的国文教材。
完整呈现 珍贵版本首次重现最值得珍藏的“民国四大名校的国文课本”
由谦德文化策划、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西南联大国文课》《复旦国文课》《清华国文课》《北大国文课》四本,其中《复旦国文课》《清华国文课》《北大国文课》均为民国以后首次重印,尤其珍贵。
本次出版的民国四所著名高校的国文课,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当时国文选的真实风貌与丰富内涵。“那个年代,大家都很勤奋,勤奋的目的就是为了救国。”
许渊冲说:“我的根源,根在西南联大,跟在闻一多、钱钟书。”从这些国文课当中,我们也许能够体验到一种“目的地——民国”的真实穿越感,体会当时大学国文的人文情怀,也从中吸取养分,培植本根,陶冶情操,把根深深地扎在深厚的中华文化里,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