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孩子如今的懦弱,是家长爱护的“成果”

孩子如今的懦弱,是家长爱护的“成果”

作者: 河马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22:49 被阅读8次

    周末的晚上,失联两年的老同事约我在星巴克喝咖啡,寒暄过后,他给我讲了最近的烦心事,缘由是从他上周带八岁的儿子去公园玩,身边五岁的小朋友故意推他,而朋友的儿子却躲的远远的。朋友看在眼里,事后就此事和儿子做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你为什么躲的远远的,当时你是基于什么情况考虑的呢”,“我害怕,害怕……..”。听完孩子的话,想到孩子面对的是比自己还小三岁的小朋友。看到孩子不争气的样子朋友说自己就想伸出手打他一顿,可是想想还是忍了,毕竟有的孩子是越打性格越内向,朋友说自己到底是什么让孩子这样变成了如此懦弱的性格。很长时间想不通,就想来找我聊聊。

    看着他在描述他儿子种种懦弱胆小的种种事情,我似乎看到了以前和他的影子。在我和他相处的三年时光里。朋友是那种担不了重任的人,遇事就躲,碰到困难就退的人。印象中,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这个不能碰,很危险”,“不能和小朋友打架”………

    就连孩子去楼下丢个垃圾都不放心的人。而据朋友回忆到,童年中,他的父母也是这样对他是如此的。在被父母全力关爱的氛围中逐渐成长。有时候也觉得这种方式不好,却又无力改变。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又常常隐隐地觉都委屈?为什么我们在性情、处世方面和父母越来越像?为什么父母非得用一种让双方都难受的方式与我们相处? 先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这本书中,通过对自身的经历和大量的案例进行的深入分析,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向我们详细地阐述了心理特征在代际传递的原因并非基因而是养育模式。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自己,是由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模式决定的。如果你延续了父母对你的养育模式,那么,是不是也就可以预见你的子女的未来呢?

    我们来测试一下:这种情况在你家有吗?

    1.孩子在家里没有发言权

    2.父母包办代替很严重

    3.动不动就对孩子使用暴力

    4.在亲戚朋友、孩子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总说孩子的缺点

    5.在公众场合严厉呵斥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并不是你人生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人生。很多父母打着爱的名义“教育”孩子,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未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而是他们本身的附属品:我生了你,养了你,便会对你负责,所以你得听我的。但这是不对的,孩子生而为独立的个体,不属于谁,也不附属于谁。父母任何一方控制欲过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才能够建立和谐和完整的家庭。孩子是弱势群体。出于工作压力,再加上生活琐事的烦恼,父母有时候会爆发无名的怒火。有个朋友在公司受了气,回到家,就对着孩子发火,孩子做什么事,在她看来都是错的。孩子喝水不小心弄湿了衣服,她大发雷霆,骂孩子怎么这么笨啊,喝个水都喝不好。孩子可怜兮兮地站在一旁,哭也不敢哭。可怜的孩子成了她坏情绪的垃圾桶。

    其次,了解孩子的感受,亲子关系中同理心同等重要。你需要的不是给孩子你认为孩子需要的,而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你需要站在孩子角度上考虑问题,看看孩子为什么会那么做,他那么做的背后有哪些言外之意你接收到了吗?身边有位家长做的就很好,她跟孩子约定,每个星期的周五,是孩子的“特权日”,就是说,在这一天,孩子可以安排一切,前提是合理。孩子每个星期都盼望这这一天,老早就想着周五要做什么。有一次,孩子的“特权日”的愿望是“给妈妈买一条彩虹裙”。这位家长说起这件事,笑的特别幸福。

    我们无法选择谁来做我们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做好父母。正如《天生非此》一书中所说,我们并非生来和父母一样,但却会与他们日渐相似。正视家庭对我们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从认识自我开始,我们有能力改变家庭代际相传中的不幸模式,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爱,和正面的影响。天生非此,给了我们改变的机会,也给了我们改变的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如今的懦弱,是家长爱护的“成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vi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