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解:为而不争

《道德经》解:为而不争

作者: 言雄南 | 来源:发表于2023-04-28 10:18 被阅读0次

本章是《道德经》的终结篇,上面一章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美好构想,这里论述了“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道理,将天道、人道、修身、处世、治国联系到一起,作为全书的概括性总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真实。这从实际生活中,可以屡屡印证。那些老实人所说的实在话,由于朴实无华,往往不会动听;动听的话,往往有所伪饰,不够真实。

老子通过列举“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三方面的对立,说明了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往往不一致,甚至恰恰相反。真假、美丑、善恶,人们往往看重表象,看不透或不愿直面真实,因此老子才以哲学上的对立来揭示这个矛盾。与前面提出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意思是相通的。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会说话的人不卖弄口才,卖弄口才的不是真会说话。“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有知识的不广博。知识越专业就越窄,广博的人往往难以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所以,“圣人不积”,圣人没有私心杂念,不存在占有之心,不积累财物,而是尽力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获得内心的充实。

“不积”是圣人之心。“积”是凡人之心,是对世俗贪欲的总结。 人们皆有占有欲,不仅好言、好辩、好博、好争,而且贪多积厚。比如名利、钱财,都是希望越多越好,以满足个人享受。岂不知天下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皆为大道所生,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个人。物性在于流通,人为积聚占有,违背了天道,终会引来祸患。

古语“积财如积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圣人明白天之道,不会争夺名利,也不会积聚财物,而是以己有之财尽施于人。以己之有,为人之有。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不仅有益于人,而且有益于己,两相受益。“舍即是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有与无,多与少,舍与得,是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会更充实。付出越多,自己就越富有。这就是老子要表达的思想。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地生养万物,只有付出不求回报。那些总想占别人利益的,什么都不会得到。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圣人的法则是施舍于人,而不争夺。二章“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繁衍生长而不阻拦,是天之道。二十七章“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不与人争,是圣人之道。

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善于做将帅的不炫耀武力。善于作战的不会被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之相斗。善于用人的谦虚示人,处在对方之下。这就叫“不争之德”,就是利用众人之力,配合天道的行为法则。

人类的私欲与相争,是老子所深恶痛绝的。他的理念和智慧就是:天道是不争的,天道只是利于万物。人应该取法于“道”,学会“不争”。当然,这个“不争”,并不是消极对待世事,而是要人们顺其自然发挥能力。本着自然的心境去作为,这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有这样的精神,才是真正做到了淡泊自然,人生也会无牵无挂,没有压力和包袱。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用这样一句话,作为《道德经》的结尾,回味悠长。在我们看来,有着悠远的历史纵深感。年老体衰的他,出关而去,留给我们一个背影,却不忘告诫后世子孙,一定要有点出息。要做有利于人而不做有害于人的事。不要与人爭,不要因为争执之心而蒙蔽了真正的内心。要有所作为谋求发展,共同走向一个和谐的新天地。

王家卫所执导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对叶氏咏春拳法传承上的解读。那么,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传承中,由谁来回应老子这句含蓄幽远、意蕴丰富的谆谆教导呢?“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这在我们的内心究竟会掀起怎样的波澜?说者有意,听者亦有心吗?

相关文章

  • 每日好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流水不争先”的智慧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为而不争”,等等,...

  • 不争不辩,不攀不比,按自己的活法生活

    01 《道德经》中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

  • 《道德经》为而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最后一章讲,“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但是又有人说,如果不争,又如何走上更高的平台去...

  • 2019-11-18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道德经》讲的是王天下之道,孔子是讲...

  • 悟道随笔(四)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出自《道德经》。有所作为的人只是做好自己的事,不争强好胜。真...

  • 不争不是糊涂,而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中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正因为不与...

  • 为而不争

    最近一年,看了一些国学经典,虽然一知半解,但丝毫不影响自己爱上了国学。 《道德经》的“为而不争”,让我工作效果有了...

  • 为而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篇写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

  • 为而不争

    偶然在座师处看到四个字“为而不争”,初时有点意外,以座师的位置,不应该是凡事必求上进、必勇争先,方可实现当前目标么...

  • 为而不争

    人因有私欲而丧失良知。 争而为,蒙蔽良知。 为而不争,为而有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解:为而不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xw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