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是如何从一个偏远的西土方国,逐步积蓄力量,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强大诸侯国,最终一举翦商并建立起绵延近八百年的西周王朝的呢?
《诗经•鲁颂•閟宫》做了回答,“后稷之孙,实为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zuǎn】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这段话的意思是,后稷子孙代代相传,自太王古公亶【dǎn】父开始勤奋创业。古公带领族人,迁居到陕西岐山脚下,筹备伐商大业。文王和武王继承了太王遗志,遵行天命,在牧野誓师,准备诛杀有罪的商王。上帝悉心关照周人,周人更是同心同德,聚集诸侯会盟,组建伐商大军,完成了克商建周的丰功伟业。
确实,从古公到季历,再到文王、武王,四代周人在翦商之路上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一步一个脚印。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周文王与周武王父子。
文王的翦商之路
《周书·武成》中描述文王“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就是说,小的诸侯感怀周的恩德,大的诸侯畏惧周国的力量。文王治理不仅靠的是“德”,还利用与商朝的关系,以及凭借日益强大的国力,对诸侯大国进行军事震慑和杀伐征战。
对于殷商的纣王,文王服事得十分恭敬。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中记录了文王恭敬祭祀纣王的内容,《吕氏春秋·顺民》等文献上也有类似的印证,“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其中所说文王“上贡必适,祭祀必敬”是事实。文王因此取得了纣王的信任,被册命为“西伯”。
顺便提一句,文王暗中打点和联络商朝权贵,还利用他们与纣王之间的纷争与矛盾,建立了诸多内应,比如纣王的叔父箕子、宠臣费仲等人。最初,文王之所以能获准拜见纣王并进入殷都,正是因为箕子的关系。后来,文王被囚羑里狱中,是费仲帮着说好话、送礼物才得以放出来。其他可能还有一些人,但秘而不宣。在翦商过程中,这些地下工作者,都发挥了作用。
言归正传,《史记》记载,纣王“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殷王纣册命西伯和赏赐武器的目的,就是要周替他征服叛国。文王利用这个时机,打着为殷商征服叛国的旗号,有计划地四方征伐。《左传》评价,“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文王审时度势,他就是利用纣要他“帅殷之叛国以事纣”的要求,东征西讨,使得周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势力范围越来越广阔。
一方面,文王利用商王授予西伯征伐的权力,先对西、北两方戎狄发动战争,既能够不直接与商发生冲突,又可保存和壮大周的实力;另一方面,只有彻底解决太王以来戎狄侵扰的问题,才可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后方和根据地,并最终腾出手来,全力向东。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5390/e82368d45e1a3ff0.png)
虞芮争讼事件的第二年,周伐犬戎,第三年,伐密须。
解决了心腹大患犬戎和密须后,周人开始向东征伐。
第四年,伐耆【qí】国(即黎国);第五年,伐邘【yú】国。这两国是商的田猎区,对这两国的攻伐,表明周的矛头已经直接转向商的统治区域。因此《尚书》记载,祖伊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恐惧,急忙去警告商纣,恐怕殷商的国运要被断绝了。纣王对此却毫不在意,满不在乎地说:“我不是有天命的吗?周人能有什么作为呢!”
第六年,伐崇国。崇国的国君是商纣的心腹崇侯虎。崇国为东方强国,城邑十分高大坚固,据《左传•僖公十九年》记载,“军三旬而不降”,文王首次攻打,耗费了一个月也没有成功,回去加急赶制了一批攻城装备,再次攻打时使用了“钩”、“援”等兵器和攻城的“临车”、“冲车”,千辛万苦才将崇攻克。战胜崇国后,周人的势力已经逼近商王朝的核心区域,与商纣的最后决战即将到来。
武王的翦商之路
文王去世之后,太子姬发迁都于镐京,继承文王遗志,继续伐商。武王即位后九年,率兵到达黄河渡口盟津,据说有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到此与周人队伍会合。周人以“翦商”为号召,在盟津与诸侯会盟,联合各方势力,检阅军事力量。
此时,东夷大规模作乱。纣王好不容易平定了所谓的东夷之乱,却使得军师劳顿,国力大量消耗。而且殷商内部的贵族争斗加剧,纣王剖杀王子比干,导致叔父箕子装疯避祸、王兄微子启逃亡、太师和少师抱着祭祀时用的乐器投奔周人。殷商和周围方国之间也存在严重矛盾。殷商不仅成为不少方国有罪的贵族逃避之所,还成为逃亡奴隶的会集之地。因此这些方国的国君都要讨伐纣王。商王朝内外交困,矛盾空前尖锐。
这正是攻打商王朝的最好时机。武王载着文王的灵牌,率领战车三百乘,护卫勇士(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于一月二十六日癸巳,从周的国都出发,经历二十五天,到二月二十一日戊午在盟津渡河,联合庸、蜀、羌、髳【máo】、微、纑【lú】、彭、濮等方国,组成诸侯联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5390/05096e5a796da931.jpg)
大军从盟津誓师后出发,又经历六天,到二十七日甲子,到达牧野前线,决战将在都城朝歌郊外的牧野展开。从盟津到牧野,约有三百里以上路程,采取急行军,平均每天行军五十多里。《尚书》收录了武王姬发在战斗打响之前的誓辞,这就是《牧誓》。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5390/86f6c75eb7fb7e8a.jpg)
甲子日的清晨,天将黎明之际,武王面对盟军的军队,发表战前最后的动员令。他左手拿着象征军事权威的黄钺,右手持着装饰白色牦牛尾的旗帜,用力一挥。第一句话就是“辛苦了,西方来的将士们!”然后,武王逐个召唤下属将士和联军统帅:“喂!我的友邦的国君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各位卿大夫们,千夫长、百夫长各位将领们,还有庸人、蜀人、羌人、髳人、微人、纑【lú】人、彭人、濮人,高举你们的戈,排齐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来发誓!”武王说:“古人有句老话:‘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就会使家毁败。’如今,殷纣只听妇人之言,废弃祭祀祖先的事不加过问,放弃国家大政,抛开亲族兄弟不予任用,却纠合四方罪恶多端的逃犯,抬高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欺压百姓,在商国为非作歹。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我们作战,每前进六步七步,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大家一定要努力呀!刺击过四五次、六七次,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努力吧,各位将士!希望大家威风勇武,像猛虎,像熊罴【pí】,像豺狼,像蛟龙。在商都郊外,不要阻止前来投降的殷纣士兵,要让他们帮助我们西方诸侯,一定要努力呀,各位将士!你们谁要是不努力,你们自身就将遭杀戮!”
《诗经·大雅·大明》上说“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誓)于牧野”,规模空前。武王派姜尚父(吕尚)与伯夫到阵前挑战,周人的虎贲和战车向着商人军队直驰而去,商人军队虽号称有七十万之众,但已人心涣散,并不是周人的对手,前面的士兵刚一投降就纷纷倒戈,攻击后面的士卒。周人掩杀过去,战场上血流成河。商人军队死伤惨重,一败涂地。
纣王自知无力回天,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历时近五百年的商朝就此灭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