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逻辑的局限
线性逻辑是我们理解世界时比较简便的方法,但这世上也存在一些用常规线性逻辑无法解决的问题。
假设一家公司A刚刚更换大股东,新股东对管理层提出了明确的盈利要求。这个要求让管理层压力很大,几个高管聚集一堂开始为实现目标拟定战略规划。
按照传统的思维逻辑与结构化思维方式认为: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而盈利在于增加收入与节约成本。增加收入主要在于研发、销售等部门,而节约成本则人人有份,不过内勤服务部门这种不直接创造收益的部门,它节约成本的任务会更重一些。
如果一个内勤服务部门的主管发现,员工们有25%的时间在偷懒,那么削减25%的员工以节约成本,理论上就应该是正确行为。假如裁员50%,这会让部门无法正常运转。25%是一个经过精确数学计算的值,它让剩下的员工能够刚好保持满满的工作量,又不会造成太多额外的负荷。
这样的人员安排“理论上”能节约成本且不会造成问题,但实际上这个部门却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混乱,几乎崩溃。
认识因果
内勤部门主管的裁员思路忽略了内勤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的联系,当销售部门在拼命扩张销售业绩时,那么可以预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内勤部门会迎来更多的客户服务问题!
如果在此时按照现有业务规模来削减人员,那内勤服务部门每天就会产生一点错误(正常情况下不产生错误)。当客户服务的问题越来越多,内勤服务部门因为人手不足产生的错误越积越多。
由于所有人都是满负荷运作的,任何新任务的产生都要求员工加班完成,产生新的工作压力。同时,由错误导致的部门被上级批评也会导致额外的工作压力。但是当员工受到第一次额外的批评和工作压力之后,他带着那些额外的压力回到工作中,于是产生错误的概率又进一步提高了一点点,并犯下更多的错误、制造更多的额外麻烦。同时这些麻烦也继续受到批评和制造更多的工作负担。
假设内勤部门不裁员,内勤服务部的工作人员本身素质能力方面没有问题,他们完全有能力和精力去修正每天因为工作原因造成的错误。
系统视角下——非常规特性
1、注重理解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经常是分解型的、还原型的,系统思维则要求我们时常留意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只猫可以跳60cm高,你把它切割成两半,每一半并不能跳30cm高。
2、部分与整体的差距,可以是数量,也可以是性质: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可以表现为数量差距,也可以表现为性质差距。比如,一只猫被分割开的猫只是几个血淋淋的肉块,完整的猫却是能跳能叫的可爱宠物。
3、系统思维是动态的:静态的事物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但动态的系统才是世界频繁展现出的样貌。比如,根据部门主管的测算,削减25%的人员是不会造成问题的,或者只会有一些无关轻重的小问题,这种预估就是静态的思维,也是我们很容易根据基础算术得到的结论。但动态的系统会改变这个效果,经过一次次的循环,第一轮、第二轮……第N轮,微小的效果会逐步放大成大灾难。
4、系统思维中的因果是循环的,模糊的:一个简单的循环系统,A—B—C—A—B—C—A……就可以让因果混乱。A是B之因,B是C之因,C是A之因,所以A成了A之因,所以B也是A之因。又或者,并不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总结
系统思维如生态思维一样强调事物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但它比生态思维更加复杂,它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因果关系,形成了新的系统特性。在系统思维当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某个短线条的因果,而是整体的系统结构。这种超越常规逻辑的特性,是深度思维中较难理解的部分,但又是极为有用的部分。
系统思维让我想到蝴蝶煽动翅膀就能引发台风的故事,我们需要站在全局的位置去思考,每个细微的风吹草动在一次一次的累计中带来的巨大能量,他会造成造成什么好处/伤害。
一个人每天坚持做一点改变,在时间一天一天的累计下最后产生的巨大改变。也会让人感叹: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