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韩凭妻》塑造了何氏、宋王、韩凭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作者着墨最少的却是男主韩凭。
文中对韩凭的正面描写只有“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凭怨”“俄而凭乃自杀”三句话,简单的描述却让读者脑补出很多故事情节。
他本是效忠宋王的臣子,不想竟无端遭遇妻子被抢的厄运。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拿着刀剑,不管三七二十一去找主子拼命;二是忍下夺妻之辱,继续唯宋王马首是瞻,营取更多的荣华富贵。
很显然,第一条路过于冲动,是莽夫的行为,而且韩凭面对的是宋王,他追随其多年,自然知道君王残暴弑杀人的本性,擅自采取鲁莽行为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什么后果呢?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一下。文中不提他的勇武,他应该只是一介文生,冲动之下可能导致血溅当场的结局,不过不是宋王鲜血飞溅,而是韩凭自己血肉横流。
可以而知,没有几把刷子,行刺杀君王之事又怎能轻易成功?就连善谋大事的荆柯,经过多番深谋远划都未能如愿斩杀秦王,更何况是名不见经传的韩凭呢?
可见,找宋王拼命的做法并不可取,也不符合他的小人物的设定,如果真拼命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韩凭、受到君王欺侮的韩凭,被欺凌的“弱者”形象就削减了几分,读者对他的同情程度也相应削减了几成,如此一来,又怎能突显出对暴君的憎恨呢?
既然第一条路行不通,那为何不走第二条呢?
忍下夺妻耻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在宋王麾下效命,谋求一份赖以生存的俸禄。或者做得更彻底,洞悉宋王垂涎美色之心,主动献出何氏,然后再跪舔宋王,以此获取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这是典型的卖妻求荣。唐末的张全义不就将自己的妻妾、女儿全都献给朱温了吗?也最终用这样的生存之道攫取了荣华富贵。
但是,韩凭并没有选择这条可以让他飞黄腾达的升迁之路。如果他放弃自尊地苟活于世,又与世间仰人鼻息的卑奴有何区别呢,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否则有何面目再面对美丽贤德之妻呢?
他选择了第三条路。
作为臣子,受到忠君思想的制约,他既不能以下犯上、拼死一搏,又不愿屈膝谄媚、斯文扫地,只能走另一条路。他“怨”了,私下里发了牢骚、抱了怨气、道了不满。他用这种温和的反抗表达着自己的不平之气。
然而,暴君毕竟是暴君,宋王非但不觉有愧,他绝不允许臣下的丁点儿忤逆,他无情地将发泄郁气的韩凭先囚禁,再贬谪为干苦力的役夫。他不讲任何道义,只信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帝王之术。
无力与君王抗衡的韩凭应该怎么办呢?
他收到了妻子何氏的密信:“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何氏极言相思之甚,却因阻隔生不得见,透露出以死明志之意。他与妻子心意相同,接信后自杀殉情。
韩凭选择的第三条路是以死抗争,忍辱他是断然做不到的,武力他是肯定胜不了的,那就只有用自己的生命向统治者宣战。
这是一个弱者向权势发出的最后挑战,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爱情与尊严。
读者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在文章的简单描述中接收到很多信息,理解了韩凭内心的挣扎以及选择自杀的无奈,这正是小说留白艺术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