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每周500字行者无疆
唯愿老死在婺源   赫刘

唯愿老死在婺源   赫刘

作者: 不夜侯 | 来源:发表于2016-03-26 20:07 被阅读57次

                                  四

    起了个大早,趁着晨光,过晓起镇,来到李坑。

    晓起名字别致文雅,而李坑的名字显得极土,不过李坑极可能是婺源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乡村。村子照样沿河筑屋,但这里的小溪有一定的落差,因此水流湍急,村民在门前垒石成坝,形成阶梯状的叠水景观。缘溪上下,堤坝建有二十余处,蜿蜒曲折,或为池,或为渠,或滩涂,村民水边剖鱼,洗菜,时有轻舟载客穿梭,两岸的熙熙攘攘,飞檐粉壁,都斑斓在水流清冽的倒影中。

    婺源人喜欢水,把对水流的改造用到了极致。一方面是农耕文明天性使然,一方面因为婺源人特别笃信风水。婺源无大河,但有很多小河溪渠,凡水廓纷纭处必有村落。聚水而居,凝聚了人气,也催生了婺源的厚重的民风。人说此地山川形胜得天独厚,而真正吸引人的还是这里数千年培植的人文。各村多有六尺巷,提醒邻里敦睦。思溪的七叶衍祥,推崇家族孝友。从很多地方看,婺源很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直观表现层面,保留了人们对传统生活的认同与存续。当年我们弃之如弊履的,如今成了社会极缺失的品性。先民们从水的形态琢磨出宜居的方式,提炼出了生存的智慧,这一点在婺源尤为显得突出。

    绿水人家绕,谁不忆江南。


                       五

    我们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因为我们内心都有一个田园的梦境。

    在世间,我们无可奈何经历着失落,每个人都能说出委屈到嚎啕的理由,一身风尘,一身伤痕,甚至追悔,痛不欲生。泛滥的浮华,生活的快节奏,庞大信息幻变,社会价值分裂日益严重,我们都显得迷茫,无所适从。每一次对家乡的依恋,说到底是对平静内心的追寻。婺源满足了很多人逃离当下找到初心的愿望,即使是再过几天,仍然不得不各就各位,重新苟且。此时婺源就成了一个符号,一段乡愁,一种向往。

    因为我们明知,梦里的乡村仅仅是最后的迷药,只有此心安处,才是可以归宿的家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唯愿老死在婺源   赫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id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