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史可知兴替,鉴古今,明兴衰。纵观这千年王侯将相、风流臣子跌宕起伏的一生,有些许命运的造物弄人,有些许智慧的刚柔并济,有些许败笔的无可奈何,情愿与不情愿的跟随着王朝的辉煌与堕落走到了今天,凡是经过时间与历史考验能得以延续的也必定是精华,而得以传承的也必定对于我们现代人有诸多启发。天下熙熙皆与利来,天下攘攘皆与利往,芸芸众生中无论是正直,忠诚,奸诈,阴险,愚痴皆在利中,这是人性也是生存,凡是能把握好“名利”这个度的人,多数是智慧的,能够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的多数是成功的,怎么实现共利、让利、而最终得利,也的确是人生中的一大学问。下面请随我走进这位谦让不失原则,正直不失精明,严谨不失宽容的北宋名臣---钱若水。

钱若水字淆成,北宋大臣,身于官宦之家,幼年聪悟超群,明目皓齿,骨格清奇,十岁能文,神气清秀。宋太宗雍熙年间,根正苗红的他进士及第,被任命为同州观察推官(陕西大荔法院刑事法官)。他并没有像一个不闻世事的官二代依靠裙带关系混迹于官场,更像一个久经生活磨砺,进行过充分政治培养,洞察人性本质,深知官场世故,颇有政治素养的职业干部。即做到了让功于上,待同级以情面,做事不失根本,建功立业两不误,实现了正直而又精明官场生涯。
一、切不较真,让上司欠你一份人情。
根据北宋初年文臣李昌龄写的一篇笔记小说,《乐善录》记载,钱若水任同州推官期间,他的上级知州性情气量狭小,在工作中庸庸碌碌,得过且过,常以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官也恒通,无灾无难到三公,以庸立世所获上下皆受用。经常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凭臆测决断事情导致错误百出。钱若水很注意方法的对知州进行劝谏提建议,但收效甚微,知州依然我行我素,眼看着上级错以著成,走到知州面前无奈的说:"又要和您一起承担,受罚交出俸钱了。"不久事情被上一级部门批评驳回,他和知州都被扣了工资。知州惭愧向钱若水表示道歉,而若水总是没什么怨言,工作上的事总给知州以情面,煞有“做了您的下属,就该和您一起担”气量,知州仍然在固执的犯着小错,但若水却获得了一件职场很难得东西,上司的人情。

二、善知人性,不让别人洞察到自己的内心。
有一次,有个有钱人家的小女奴逃跑了,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的父母告到州里,知州命一个录事参军(掌管文书的官员)审问这件案子。这位录事为人少有信用,借钱从来是有借无还,乡绅们也敢怒不敢言。前不久,录事参军因向有钱人借钱遭到了拒绝,便结下了梁子,“不怕财造嫉,就怕财是仇”,于是录事怀恨在心,在审理中就编造陷害判处是有钱人家父子伙同几个人共同杀死了女奴,并抛尸于水中,销赃匿迹,毁灭证据,以致无法找到尸体。有钱人受不了严刑拷打的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判了死罪。当录事参军将案件呈报知州等人进行二审死刑复核时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判罚真实得当,无异常的情形,可以做终审判决。只有钱若水觉得事出蹊跷,留下这案子好几天没有判决。录事怕夜长梦多,生出其他事端来,跑到若水的办公处大骂:"你接受了有钱人的行贿,想开脱他的死罪吗?"钱若水没有争辩,平静而微笑道歉说:"这几人日子长不了,稍缓几天,让我仔细看看他们的供词。”案子搁置了近十天还没有结果,知州也沉不住气了多次催促他,他不急不躁,劝知州再稍等几天,同僚们见此案久拖不决,不明就里都觉得他的做法奇怪纷纷指责。面对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他心里非常焦急,但他必须做到外表的镇定自若,因为己一乱满盘皆输,他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他的内心。

三、让功于上,最好的有功便是无过。 突然有一天,钱若水去见知州,支开左右的人对知州说:"我之所以拖延此案,是我在暗中派人寻找女奴的下落,现在找到了。"知州吃惊地说:"在哪里?"钱若水于是秘密派人将女奴送到知州官府。为了验证真假,知州便垂下窗帘,领女奴的父母来问道:"你们今天如看到你们的女儿还认得吗?"回答说:"怎么会不认得呢?"知州于是就从幕后推出女奴给他们看。女奴的父母哭着说:"这是我的女儿啊!"知州于是叫人带来有钱人父子,卸下枷锁无罪释放。他们失声痛哭说:"如果没有您的恩赐,我们一家老小就灭族了”知州办事糊涂,但做人不糊涂,这是两个下属的斗争,面对下属送上的人情,他需要控制利用而不是参与其中,而且随便接受便有抢夺下属功劳之嫌,知州想了想说:"这是若水的恩赐,不是我的功劳。"那人又赶往钱若水的办公处,面对上司抛过来的绣球,见则必有祸,在这充满陷阱,布满是非之地所事必须谨慎,若水苦思得拿出万全之策,既要谋事还要保身。若水关上门拒绝接见,让属下传话说:"这是知州英明,领导有方,才找到女奴求得实情,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很精明的策略,既不能抢过上司的功劳,也不会引来同级的攻击,一个会做人情的人往往会让人感觉到没有人情。有钱人在门外感动的大哭,感激之余也思钱财之祸,散尽家财,施舍僧侣为若水祈福。

四、做人要正直,待事宽容两面光。
知州因若水替几个死刑犯平反昭雪冤情,打算替他奏明皇上论功行赏,钱若水坚决拒绝说:"论功求赏不是我的本心,我只求审判公正,好人不受冤枉罢了。倘若朝廷给我了赏赐,那录事参军又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啊。"知州听了十分感叹佩服。录事非常惭愧,亲自登门到钱若水处叩头表示道歉。钱若水说案情复杂,一时难以查清,偶然有过错是难免的,有什么值得道歉的呢,钱若水又胜一局不仅获得了知州的好感,参军的诬陷不成,他还得欠下若水一个天大的人情,赔了夫人又折兵,还得谢人不杀恩。后来远近的人知道若水平冤案,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不久宋太宗也听闻此事,对钱若水的机智干练和胸怀十分欣赏,便数次对他破格任用。钱若水从一个普通的幕职官吏,二年中便升至枢密副使,钱若水的升迁之快,在历朝历代极其少见。

五、功成身退,盛世当作衰时想。
正当钱若水的事业飞龙在天大展宏图之际,他却对自己及真宗皇帝有着清晰的认识,深知真宗心胸狭隘,极其多疑,再往下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上场当作下场时,得意不宜再往,越是得意越谨慎,于是37岁钱若水多次上书辞官亢龙有悔。功成则身退的他潜心修道。宋真宗咸平六年44岁的钱若水在和朋友们欢快的聚会中与世长辞,虽不高寿但也得以善终。
一个正直的人未必能取得什么辉煌成就,因为太刚易折近似于愚蠢,一个太精明的人或许可以成功但阻力一定很大,因为视之为狡猾被处处在提防,但一旦具有了正直与精明结合的人,便往往能有惊人的成就,因为他既可谋国也可保身,往往也更会使人们信赖,历史上凡是那些流芳百世的多是这样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