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最近搬走了。
因为他们家两个孩子都非常幸运地摇号进了跨区的民办学校,因此举家搬迁在学校附近租房。他们家老大一开始初中摇号进了跨区民办学校,于是家长每天坚持来回接送,很辛苦,这样坚持了两年。老二今年小学也非常幸运摇号到了姐姐学校附近的民办小学,因此为了孩子,他们全家搬家过去了。
像这样因为幸运摇号到离家较远的民办学校而搬家、租房、换房的不在少数。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资源(环境),家长需要额外支付生活成本,改变原有生活路径,在学校附近租房、换房、自己原有房子租出去、卖掉……其实都是个大工程,挺折腾的。但,为了孩子,家长都前赴后继,不辞辛劳,让人感慨。
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公造成了这种现象。
放着家门口现成的公立学校不上,摇中民办就像中彩票一样,宁愿折腾也要为了孩子搬家去“好的”民办学校【陪读】,还是目前家长追逐的方向。
如果,家门口的学校教育资源、质量也能一样好,那些所谓“民办”还有市场吗?
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环境,搬家在所不惜,这是现代版的【孟母三迁】还是【无奈的功利思想】呢?
看着身边好几个家长为了孩子租房陪读,是否在这一点上,孩子就有了更好的起跑线了呢?
中国式家长,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挺焦虑无奈的。折腾得起的家长虽然辛苦但至少还能折腾得起,折腾不起的家长呢?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孩子在任何家门口的学校都能身心健康、自由阳光、充实愉快地学习、生活,度过美好的求学时光,难道不是更好的教育状态吗?
现在的“为了孩子”,总觉得是一种无奈地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