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东在线】不学爱就没爱情,只会是两个人的一同犯病
引子
有很多事啊,外行人看起来都很简单。比如我之前知道有会计这个职位,会计是干嘛,不就是算账吗,买个计算器不就能当会计了么那还不简单?上大学了才知道,原来大学有专门的会计专业,我就——哦!后来我又知道了,会计竟然还要读研!我就——哦!又后来,我又知道了,当会计得考证,而且,还有好多等级的证!我就——哦!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看待爱情跟我一样是相似的外行人的心态,爱情,爱情还不简单吗,我对你好就行了呗,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就是爱情呗。呵呵,如果就这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高的离婚率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为什么这么惨呢?咱们先说人们对待爱情的三种最常见的错误认知
三种对爱情的错误认知
一、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二、爱的问题是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
三、就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fall in love)同“持久的爱”(being in love)这两者的区别。
爱是不是不学就会呢?
我们学习一个技能要学多久呢三到五年是学理论,还得再有几年实践吧。这样你也只能说我在这个专业上业务熟练了,还称不上专家,你得在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中出类拔萃才能算上专家,在爱情这个领域同样如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爱情是一门艺术。是需要学习的!不学习就不懂爱,就不会爱,也不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只是看起来像爱而本质上并不是爱。我们都渴望爱情,对吧,但是我们却很少花时间精力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这不是很奇怪吗?
学会一门艺术的必要步骤是什么?
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
弗罗姆是搞精神分析的,所以他把爱分析的比较深,已经深到人类的终极追问了,他用了不少术语我也不太会用,大白话总结一下,就是人内心深处的根本需要是摆脱孤单,与他人结合。
人们常用的摆脱孤独感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纵欲:你懂得
从众:就是随波逐流求认同,追赶时髦怕落伍
创造性劳动:大多数人小时候最先听说的就是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吧。其实你用心做个菜也算的
但是呢,纵欲的结合是暂时的,从众的结合是假的结合,创造性劳动并不是人与人的结合。
人的存在就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的结合。
母亲是第一个与我们结合的人,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只要你是她的孩子。因此,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母爱的。第二个与我们结合的人是父亲,孩子会发现这个角色的爱和母亲的爱不同,他的爱有条件,你听我的话,你做的好,你才得到我的爱。所以健康的家庭中母亲是给孩子安全感的,父亲是解决孩子的难题指引方向的。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就会既有母亲的爱也有父亲的爱,他对世界和社会是信任的,同时他也知道是有很多麻烦和问题是需要我解决的。
我们懂爱吗
所以关于爱,如果我们说自己完全不懂爱这也并不是事实。我们从小到大生长的环境的确教了我们什么是爱,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身教,不论他们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他们和我们的互动都在影响我们对爱的理解。
这有点像语言,从小不断耳濡目染,不需要去学校念书也会说话,但是不是会说话就懂语言呢。我看一本神学哲学英文书,看的过程我就想,母语是英语的人看这个就会很容易吗?就像我们会汉语的人看道德经容易吗?
有次我刷微博,看了一个剪辑视频,汪涵的五次救场,就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之前看奇葩说,蔡康永总是能刀光剑影的辩论情景中,用娓娓道来的一段话迅速缓和气氛,甚至将话题升华,这很厉害,我们和他都是会说汉语,但他是语言的大师。而我们却只是屌丝。
我们的爱的能力就像我们的语言能力,我们仅仅是不哑巴能交流而已。要想在爱情上成为专业人士,我们是需要学习的。
一男一女的结合是不是等同于爱情呢?
咱来个生物学名词:共生。共生有两种形式,服从和吞并。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爱情模式,一方依赖,一方控制。其实控制的一方也离不开依赖他的那个依赖者,这叫共生。这属于消极形式,不叫爱情,叫有病。这是消极的,那啥是积极的呢?
很多人对爱情的理解就是失控的情感,如连绵江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那是冲动,是激情。真正的爱是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达。
爱的表现是什么呢?尊重、责任、了解、关心,这些都是,但最体现爱情是积极活动的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一个字——给!
其实我个人的毛病就是愿意得不愿给,因为家境不好所以什么都想囤积。其实不怕匮乏的才是丰富的。我想的总是:给了我不就没了吗,其实我这种想法是农业时代的存量思维,而不是创造力思维。
为什么施比受更为有福啊,因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我通过给体验我的生命力。如果一个母亲给不了孩子乳汁,你想想她是高兴呢还是痛苦呢。不能给的就是匮乏的,也是痛苦的
爱的给,还不局限在物质,更本质的是给出生命力。
啥是给出生命力?
就是他能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这一点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
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在爱情的能力!
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在爱情的能力!
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就克服了他的依赖性、自恋性,以及剥削别人的要求,并能找到对自己的人性力量的信赖以及达到目的的勇气。如果缺乏这些特点,人们就害怕献出自己,也就是害怕去爱。——弗洛姆《爱的艺术》
有生命力的人他爱大自然,爱邻舍,爱一切生命,弗洛姆提出很重要的一点,博爱是一切爱的基础,包括爱情。没有这种爱做基础的爱情,只能解释为生物性的交配欲望和自私的占有欲。母爱也是,否则就是控制。性爱也是,否则就是剥夺。自爱也是,否则就是自恋。对神的爱也是,否则就是交易,消灾祈福。
尾巴
我们自己要意识到我要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有能力爱的人,并且努力提升我爱的能力。
爱,可以学习。
爱,有必要学习!
祝福每一个愿意学习爱的人,都能一路成长,顺带收获美妙的爱情,并能传递出爱的生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