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里,一个个胖乎乎的盒子,饱满圆鼓鼓地在水里滚动漂浮。开锅后,热气腾腾的盒子氤氲着水汽,还没等来片刻喘息驻足,就被团团围坐在饭桌前的人们吞进了肚子里。
“真香!”
“太好吃啦!”
……
桌前的男人,更是喝一口酒,咂了咂舌头,紧接着把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盒子送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吃着,嚼着,就连嘴边的胡须也跟着上蹿下跳地忙活着。
老人不慌不忙,年节的喜悦,他们脸上的褶皱都绽开了笑容,看着儿女和晚辈们吃得这般甜香和狼吞虎咽,幸福也紧接着涌上了心头和目光神情。
女人们则是往返于厨房和餐桌,和面的,调馅儿的,擀面皮儿的,包盒子的……忙得不亦乐乎,别看几个女人聊得眉飞色舞,手里却仍旧飞快地旋转忙碌,谈天说地的功夫,盒子就包好了。
烧水下锅之后,她们开始煮盒子了,不一会儿的功夫,盒子煮好了,一盘又一盘的盒子就这样端上了餐桌。
孩子们呢?天真的他们正在房间里不谙世事地玩呢!疫情笼罩之下,家里的长辈不叫他们随随意意外出,太小的孩子在室内摆弄摆弄玩具和积木,腻歪了便打开电视。
大的孩子玩电脑游戏,上上网,看看书,相互之间讲讲故事奇闻异事,或者玩玩手机,刷刷抖音视频。
喜欢听音乐或者追剧的孩子,打开了手机并带上耳机,喜欢做手工的孩子摆弄摆弄小工艺品,喜欢画画的孩子呢?铺开画纸,拿出了画笔……
“开饭了!”
听到呼唤,孩子们迅速地在饭桌前集合,坐好。菜上齐之后,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饭桌前,丰盛的饭菜,五彩缤纷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升腾着热气和美满祥和,浓郁的年味仍旧未曾弥散,携手亲情,一同投身于人间烟火和这历经365天,跨越春夏秋冬的等待,穿越严寒和酷暑的阻隔。一年才只有这唯一一次的正月初三。
弥足珍贵的团聚,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散发着浅淡的春意阑珊和盎然。
“咔嚓,咔嚓……”
手里被按动了一下并发出耀眼的白光,记录下一个个个动人的瞬间。
“咔嚓……咔嚓……咔嚓……”
“嫂子,给我们姐仨和爸妈照一张合影……”
“舅舅,给我们几个晚辈也照一张吧!”
“姑奶奶,也我和妹妹跟太爷爷太奶奶照一张吧!”
……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手机乐此不疲地忙碌着,记录这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瞬间。
“我们一起照个全家福吧!”
“好呀好呀!”
“听我数一、二、三……”
“……甜不甜?”
“甜”
“咔嚓……咔嚓……”
此刻,高像素的单反自拍杆儿,接替手机承担起了拍摄全家福的任务和传承年味儿与亲情的使命。
再次沸腾的欢声笑语和幸福快乐一起直赴九霄。
写在后头: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图片:来源网络
民间如是说,可是,当我乘坐时光机返回现实生活中,望着冰箱里激情活力的鱼香料儿和洁白莹润的米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