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共同学习讨论的是“唤醒我们的导师”。
本文主要讲了可能找回那个导向优质教学的自我途径之一:与唤醒我们的导师相遇。
那为什么与唤醒我们的导师相遇就可能找回优质教学的自我呢?
帕尔默首先强调了导师的力量。
导师的力量不在于能传给我们优质教学模式,而在于唤醒我们的内心去认识真理,一种多年后回想起导师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时,任可以再次感悟的真理。例如,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位优秀教师,使我们的内心认识到何为教师的心灵,那么每当回忆当初相遇的情景,就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重新找回心灵。
帕尔默在强调了导师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由导师而反观自身的见识,并非都像我们所说的那样舒心惬意——当我们年轻且缺乏判断时,有时从导师那里汲取的是于己有害的经验。
通过这样一正和一反的叙述,突出了与唤醒我们的导师相遇,最本质的是教师要寻求更符合自我本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应于我的自我完善完全契合,就像我的导师教学方式与他的自我完善相互契合一样。
即,教学方式严格来说并没有对错而只是自我的本性更适合某种教学方式。
所以帕尔默呼吁我们,当我们更多更深的了解自我时,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技巧,由此才可产生优质教学。
关于导师这方面,郝晓东院长在#早安新网师,第928条中有五条论述,可供我们参考阅读认识导师对我们的重要性。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高人、导师,就像伯乐一样,难得——首先,你得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有遇到自己的伯乐可能性,即在现实教育生活中,某一位老师的某一些教学和你的本性切合。其次,就像帕尔默所说的——为什么是你会得到不同凡响的指导?导师指导学生具有唇齿相依的互动性,不仅学生要遇到合适的导师,而且导师更要遇到合适的学生。在师生的这种相遇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导致特立独行的品质,还有学生由此激发出来的择善而从的品质。郝老师在第二、三条也强调了同样的问题。
最后,与导师相遇是双向选择,双向相遇,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关于导师,我认为如果有高人愿意指导你,并且你不是对其特别的反感,厌恶。即使你还没有找到你与高人共同契合的自我本性的教学方式,你也可以跟其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同时他之所以成为高人也意味着其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当然,如果在现实教育生活中,非常不幸,没有遇到高人、导师的指导。那你也可以从书籍中去寻找切合自我本性的教学方式、去寻找自我的精神导师或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