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黑塞写于1906年的一部小说。书名取自书中校长告诫年轻的主人公汉斯的一句话:“亲爱的,千万别松懈。要不然就会滚到车轮下面去的!“。 描写了德国小镇上一个天赋过人,自幼聪明好学的主人公汉斯置一切童年乐趣于不顾,课后和假期都用来补习功课、发奋学习,终于考入神学院。在神学院里结识了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倔强不羁的男孩儿海尔纳,并结为知己。海尔纳因违反学校规定而被退学,之后汉斯因神经衰弱、精神抑郁而成绩下降并退学。回到家乡后,只好去当钳工学徒。最后在一次酒醉之后,坠入河中身亡
尽管是写于一百多年前的一部悲剧小说,然而今天读起来,却感叹同样的“汉斯”们还是在重复同样的日常。 只不过小说中的“神学院”变成了现在的“名校”而已。就算是美国大学所谓的”wholistic review” 的招生原则,也是要在GPA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加上其他的考量因素。尤其是最近这十几年,越来越“卷“,真心感到如今孩子们的不易。
现在读这本书,发现当时人们将“神学院”作为唯一的“好”出路的标准很可笑,有那么多其他的阳光大道呢,干嘛偏在一棵树上吊死?我在想,若干年后,会不会觉得我们现在“唯名校论”也很可笑呢?
推荐指数5/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