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前两天,几位妈妈几乎同一时间找到我,因为管不住儿子了。听完她们的故事,我问:
爸爸什么态度?
妈妈们的滔滔不绝变成了支支吾吾:
他给不出什么建设性解决方案?这是真的吗?
为什么孩子状况百出的时候,焦虑的是妈妈们?主动寻求帮助的也是妈妈帮?爸爸去哪了?
(一)大男孩小安
安妈妈找到我的时候,小安已经在家待了足足一个星期。这一周之内,小安每天只吃一顿饭。并且,他不再吃妈妈做的任何饭,只是傍晚时分自己到外面随便买点。剩下的时间就在游戏中度过。
补充一下,大男孩小安,28岁,失业在家。一周之前,小安与爸爸发生了一场冲突。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安爸爸看不得即将而立之年的儿子无所事事,每天盯着手机。父子俩因为玩手机的事情起了口角,争执不下的时候,气急败坏的安爸爸摔坏了儿子的手机。
一向少言寡语的小安一旦犟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既然你不让我用手机,那我就用电脑玩游戏,你还砸了电脑不成?据安妈妈讲,大约在小安七八岁时,那会游戏厅大行其道。一天放学回家,小安无比愧疚地和妈妈说:
妈妈,今天我干了一件坏事,我去游戏厅了。
话音未落,就被踩着点进门的安爸爸一顿狂揍。突如其来的暴力,让安妈妈手足无措,小安更是无处可躲,呆呆地立在那里,任雨点般的拳头砸下来,泪流满面,万念俱灰。
至此之后,小安不再去游戏厅,也不再与妈妈交心。安爸爸曾暗自庆幸自己可以驯服桀骜不驯的儿子。但是他忘了,儿子是会长大的,儿子的力量在一天天增强。
高考完那年暑假,因为一件小事,安爸爸再次故伎重演的时候,一米八的小安还手了。安爸爸大吃一惊,这才意识到不能再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儿子。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安爸爸没有思考他与儿子沟通方式的症结在哪里。一天天年迈的安爸爸打不过儿子,但是,转而开始毁坏儿子在意的东西。比如,一周前砸了儿子的手机。
安爸爸一直觉得儿子样样差强人意。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尽如人意,勉强考上大学;大学期间,游戏度日,不思进取;工作后游手好闲,不再学习,以致被辞退;失业后,赋闲在家啃老,毫无危机感,仍旧像孩子般沉迷于游戏。
安爸爸对小安用心良苦,恨铁不成钢,每每不得已之下,暴力相加,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为什么儿子就不能令我满意呢?为什么?
他不知道小安也满腹的不满与委屈:
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能令爸爸满意呢?为什么?
(二)姐夫去哪了?
小安妈妈前脚刚走,表姐远道而来,满头的大汗,紧锁的眉头,紧绷的双颊,我知道她“摊”上事了。还未坐定,心急如焚的表姐迫不及待地讲着事情的原委。原来,一向乖巧的儿子彻底与家里闹翻了。
这不刚刚高考完,按照儿子一贯的成绩和估分情况,应该可以报一所重点大学。问题出在了儿子女朋友身上。高考前一个月,班主任打来电话,说儿子有女朋友的时候,表姐万分不信,因为在她的眼里一向沉默寡言的儿子,无论如何不可能与早恋搭上边,直到她自己亲眼所见。
木已成舟之后,表姐接受了班主任的建议,不强迫,不威胁,让儿子安心高考完。儿子倒是很争气,高考很顺利。
这个女朋友各方面都不能令表姐满意,特别是在以成绩论英雄的高中阶段、按照女孩平时的学习情况,也只能在家附近随便上一所中专院校。
中专 vs 重点大学。
这个差距在表姐眼中是贫民窟与百万富翁的距离,可惜不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个差距在表姐眼中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可跨越的。
表姐为了孩子的远大前程当然要两肋插刀,挺身而出,在所不惜。再说,高考以考,乾坤已定,她不怕孩子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于是,表姐主动联系了儿子女朋友的妈妈,可想而知,两位妈妈据理力争,不欢而散,好在达成一致:
各自管好自己的孩子。
当表姐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更大的风浪还在后面。儿子因为表姐主动联系女朋友的妈妈而紧咬不放:
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的事情?重点大学我不去了,我要在女友中专附近随便选一所大学。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儿子斩钉截铁的威力,于表姐而言无异于原子弹的狂轰乱炸。儿子扬言,你们不让我谈恋爱?好,我以后也不谈了。你们希望我上重点大学?对不起,我不上了。
我静静地听着六神无主的表姐滔滔不绝,义愤填膺的表达之后,问了一句:
姐夫呢?姐夫什么态度?
(三)爸爸去哪了
小安妈妈和表姐。为什么孩子出问题时,焦虑的总是妈妈们,主动寻求帮助的也是妈妈帮。
爸爸们去哪了?
安妈妈问安爸爸:“孩子不出门,怎么处理?”
“冷处理”,安爸爸冷冷地回答。
表姐问表姐夫:“孩子不报重点大学怎么办?”
“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表姐夫很平静,至少语气中没有焦虑。
冷处理就是冷暴力。擦枪走火之后,安爸爸希望硝烟随风散去。他也许不知道即便好了伤口,那道疤也会一直到,身体是有记忆的。
你说咋办就咋办的表姐夫,对儿子的事情一向不多过问,他觉得做爸爸,只要让儿子丰衣足食,钱管够花就是好爸爸。因为他的爸爸经常让他饿肚子。
爸爸,对儿子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同事小辉讲起儿子的聪明伶俐时,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但让他失落的是,妻子不在的时候,两岁半的儿子和他玩的非常兴奋。奥特曼打怪兽,超级飞侠,猪猪侠,探探猫,各种角色扮演,打打闹闹,上蹿下跳,儿子额头上的汗甩出一米开外。
只要妻子一进门,儿子立即飞奔过去,娘俩你侬我侬,卿卿我我,互相亲个小嘴,吻个脸蛋,那腻歪劲好似三秋未见的热恋情人。此时,只要小辉也凑过去,儿子立马拳打脚踢,不认刚刚与他玩的上天入地的这个爹,小辉哭笑不得:
喂,老子是你亲爹,你身上流着老子一半的血,老子也陪你玩了呀!
两岁半的儿子才不管你的亲爹后爸,照旧与妈妈浓情蜜意,叽叽歪歪。每每此时,小辉那个羡慕妒忌恨。
(四)60分爸爸
同事小辉为什么会羡慕妒忌恨呢?
因为小辉不知道,
父亲和母亲是不同的,母性指向融合与容纳;父性指向分离与秩序。——荣格
因为
母亲被孩子感知为自己的内部世界,最初孩子也的确是在妈妈的肚子里。——武志红
所以,在孩子三岁之前,爸爸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照顾好妈妈,给妈妈提供物质、精神上的支持。
但是,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走向外部世界。这时,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男孩子的成长过程,爸爸的作用无人可替。
父亲被孩子感知为自己的外部世界。 ——武志红
同时,父亲也是带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那个人。在走向外部世界的过程中,
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规则。 ——武志红
我们说家庭是孩子走向世界的跳板,是孩子人际交往的演练场,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他将来与外部世界的相处模式。在与父亲这个“外部世界”相处过程中,规则由谁来定呢?
毋庸置疑,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 决定权当然在父亲。
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既然
邀请了一个新生命来到我们的空间,就需要尊重这个新生命,尊重他的个性,给予他的个性以展现的空间,同时让我们所在的空间像一个好容器那样,在孩子遭受挫败的时候支持他,在孩子成功的时候认可鼓励他,最终让他有力量进入到现实世界,去创造自己的世界,也会对原生家庭有所贡献。——武志红
但是,现实中的爸爸们是怎么做的呢?
安爸爸紧抓控制权不放,把规则变成了铜墙铁壁,让小安有深深的被吞没感,小安深陷囹圄动弹不得,只能消极反抗;而安爸爸沉浸在“控制”的自恋中无法自拔,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同时,又存在着另一类型的爸爸,如表姐夫,
他们不是通过陪孩子而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没有意识到,对孩子来说,来自爸爸的爱和教导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他们不知道,儿子
很喜欢运动,特别喜欢和爸爸一起玩、一起打闹;
喜欢和爸爸一起探险,一起体验和探索世界;
喜欢爸爸给他讲小时候的故事,想了解爸爸的朋友、工作;
喜欢爸爸教他一些生活里的男人们的事情,比如钓鱼、修自行车。
在学习爸爸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爸爸是他人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导师。
是通过观察爸爸的行为来学习如何爱别人的。特别是与妻子的关系会影响他们一生,如果对妻子非常关心,爱意浓浓,他们将来也会建立这样的家庭;反之,他们会非常讨厌你不尊重妈妈,在家里发脾气。
是通过观察爸爸来学习如何感受和表达的:如果爸爸在生气和不安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发脾气、摔门、砸东西,孩子也能学会这样做,反之也是一样的。 ——《养育男孩》
所以,好爸爸首先知道,自己是单位的草,却是家庭的天。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他长大了你就再没有机会。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参加团伙、陷入困境;而且,研究发现,
孩子在打闹游戏(摔跤、抛高、玩骑马、顶牛)中学到的东西对他们意义深远。他们学会了怎样玩得开心,制造噪音,观察他人,制定规则。特别是在规则感上,打闹游戏有时候会让他们累、让他们痛,这时爸爸们就可以和他们讨论规则,比如不能伤害对方,什么时候该结束。而这样的亲身体验活动显然有助于培养男孩们的自控力。——《养育男孩》
所以,爸爸们,放下身段和你的儿子一起打闹吧。
暖男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60分妈妈”的概念,因为我们的妈妈们总是太过努力,总想为孩子做到百分百,这就在无形中挤压了爸爸在孩子们生活中的存在空间,所以,他建议妈妈们只要做到“60分妈妈”就好。
而爸爸们呢?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你在儿子心目中的“30分爸爸”,但是,爸爸们也可以进一进,努力做“60分爸爸”。
妈妈退一退,爸爸进一进,爸爸妈妈都来做到“60分”就刚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