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作者: 茼蒿_49d5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21:38 被阅读0次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论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

一、从知识隐喻看知识特质

1、消化说

      怀特海主要关注的是强调实在的一切侧面不仅是连续关系,而且是相关关系。所谓学习,是指客体与学习主体一起发生变化的动力性的过程。在吸收的表象中,知识的过程是相互的、双向的;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双方都发生变化的,乃至统整在统一的实在之中的。他认为,认知过程包括了空想阶段、精致化阶段、综合化阶段,各个阶段有节奏的循环往复的范式。

2、实验说

        杜威认为认知活动是学习者作用于并且变革物质和社会环境的手段。经验是一切认知活动的源泉,是教育的目的,是经验本身的基准。经验的性质牵涉两个方面:一是是否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能力的侧面;二是对于学习者未来经验的拓展带来什么影响。衡量经验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两个标注是连续性原理和交互作用原理。

3、对话说

        弗莱雷的特色在于直接联系经验的政治经济维度,来理解认知活动。教育是政治压迫抑或解放的手段。他提出了“提问式教育”的概念。主张“对话型”的认知过程。

4、人格说

        罗杰斯关注的是能够创造自由地学习的教育环境和认知语脉。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即经验性学习有四个基本特征:人格参与、自发性、学习者评价、学习的本质是建构主义。主张认知的过程是课题中心。

二、舞蹈说及其教学论含义

        基尔(J. H.Gill)提出了“知识即舞蹈”的隐喻。这个隐喻把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不断进化的辩证的、共生的关系,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

1、知识的关系性

        一切的知识是在关系中产生的,所谓“知识”就是关系的现实。基尔说,其实,人类一切活动和经验的特征就在于对意义的关注。世界是作为有意义的东西而经验到的。

2、知识的活动性

        基尔对于“知识”的超批判性理解是:第一,知识离开了知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关系,就不复存在;第二,知识本身是一种行为。知识即参与,知识是活动。知识不是习得的,而是实践的。理解知识活动性的关键,是把握“焦点性感知”( focal awareness)下的“明言知识”与“从属性感知” (subsidiary awareness)下的“默会知识”的辩证关系。

3、知识的社会建构性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由两个维度—物理维度和社会维度构成的。但无论哪个维度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同这些维度的交互作用也是通过语言来起作用的。知识之所以是关系性、活动性的,不仅指人类与世界的交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而且指共同生存的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意义。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的社会意涵。

三、知识说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本质就是对话,学习是同客体对话的实践并建构教育内容的意义。即学习是同社会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我对话的实践。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话实践获得理解,获得实践与技能,获得知识和真理。应试教育的知识隐喻是知识百宝箱。传统教育与人性中心教育处于某种尺度的两个极端。出色的课堂教学,是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和支撑的作用,是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自觉的能动的活动。为了实现教学的转型,我们需要真诚的学术讨论,需要多元声音的交响。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本章介绍的知识隐喻启示我们,一切真正的知识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就是说,“认...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一章,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让我们了解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第十章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 一、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 现行的学校课程存在...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 本节主要讨论的内容是,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第九章《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 一、探究学习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特点: 1.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务、现象,通过探究...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一、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学习是以灌输为主,强调系统的学习,追求的是知识的传递,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容器 ,采...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我国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打破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从“灌输中心”转型为“...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 我国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打破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促进中...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你校实践的如何?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ru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