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刚过,你的书又扔哪啦?

作者: 一葱一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22:04 被阅读13次

    热爱读书的保鲜期不该只有一天

    4月23日的读书日刚过,似乎读书又被抛诸脑后,淹没在众多新鲜话题之后。

    创立读书日的初衷虽好,但看起来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看书的人还是看,不看的人连响应的姿态都懒得装。

    大多数人还是不爱读,因为书难读。

    读书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不像打游戏,打死一个怪就爆金币,或者像嗑瓜子,立马就能得到反馈尝到甜头。

    但是读书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最低成本提升自己的途径。而且,书读的越多,不仅见识越广,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加包容,包容不同的观点,而不至于固步自封。

    大街上的人们,其实都是不同年代的人。有的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的生活在这世纪初,有的活在当下,有的甚至已经去了未来。

    其中区别,就在于观念意识和知识结构与时代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人属于他青年所处的时代,因为他那时候读了那么些书,接受了那么些新事物,他对世界好奇并包容,但是随着年岁渐长,他更加相信经验,不愿意尝试,甚至不愿意接受新观点。那么他就永远的留在那个时代。

    有一句话说,凡是自己出生前存在的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自己青年时出现的东西,都是时代的先锋和希望,而凡是在自己老年时出现的东西,都是要毁灭世界的异端。

    但如果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接受新事物,那么尽管已到垂暮之年,依然年轻如故。

    相对论大概说,时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观念,但实际上世上万物只是始终经历一个由萌生到毁灭的过程,人类为这个过程创造了尺度,于是有了时间。

    所以说,年岁从来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思想才是,而读书就是一个不断给思想保鲜的过程。

    这个角度上来说,读书使人永葆青春。


    很多人谈起过读书使人有气质。

    这种气质,可能仅仅是在谈话上表现出的睿智机敏,但从形象上来说嘛,读书确实没啥卵用。

    阿里斯托芬:你在健身场上过日子,会长得很健美丰润...你可以陪着一些纯洁的青年友伴到学园下的橄榄林间去竞走,你们头上戴着白芦的花冠、金银花、逍遥花和白柠檬的芳香;正当阔叶书和榆树私语时,你们好赏玩那春光。

    只要你依我的话去做,只要你留心这些事情,你的胸膛永远扩大,你的皮肤永远光华,你的肩膀很宽,舌头却很窄。但是,如果你们追随他(苏格拉底)去,首先,你的皮肤会褪色,你的肩膀会变窄,你的胸膛很紧,舌头却很大;还有,你的建议会拖得很长很长,你会叫人家蒙蔽,把坏事看成了好事,把好事看成了坏事。

    以上二图为普朗克,他容颜的变迁告诉我们,读书使人丑陋,因为精神的劳作,总会以无可挽回的疲倦作为代价。

    没错,不要幻想通过读书改变气质。

    现实是,沉迷读书使人发量渐少,最终迈过地中海走向秃顶的巅峰;读书使人镜片渐厚,使原本光彩的双眸渐渐混沌;沉迷读书使人不重形象,脸油爆痘,久坐导致脊背弯曲变形,脖颈前倾。

    所以说,想要靠读书提升气质的朋友们赶紧把书扔了去健身房举铁去吧。

    可是,你不知道,当一个人想要通过这样吓走你时,他一定会捡起你扔掉的书本,深藏功与名般默默离开,并耻笑你失去了多么重要的与真理接触的机会。

    世上从不缺爱读书的人,他们读书就是不是为了培养气质,不是为了考取功名,甚至根本不在意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他们只是像沙漠中迷路的旅人贪婪的汲取那一捧甘泉。

    不功利的读书,但并不是没有目的的读书,这或许是最好的状态。

    那些看似无用的书,也在无形中塑造着你的人格。

    有位著名作家说,他之所以为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年轻的时候凭着对书本的热爱所读的那些看起来并没有用的书,很厚很厚的文学名著,枯燥晦涩的哲学典籍,耐心的啃下来,甚至啃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这些大部头成为了他知识高塔的的精神根基。

    可是,现在像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吧?


    你不爱读书,或许是因为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宽了。

    以前知识匮乏的年代,爱读书的人凿壁偷光,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明明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获得前人著述的经典,但人们宁愿只是抱着手机打游戏,或者只满足于从新闻推送中获取知识碎片。

    人性或许就是如此,能够轻易得到的,都不太珍惜。

    还有一些人,习惯把知识当作装饰品,买下诸多名著摆在书房,只为营造出书香门第的假象,来冲淡自己市侩的气质。

    对于这样的人,批评不太得当,因为他毕竟是尊重知识的人,也认同多读书总是有益这一主流观点,到底要比那些高喊“读书无用论”的人要强些。

    那些人,才是真正羞辱知识的人,他们把书本放在秤砣上,用所能获得的钱数来判断知识的价值。

    于是,成功学就获得了旷日持久的追捧。因为成功学把“教你如何挣钱”加粗放大写在了封面上。


    再谈回读书。

    很多人问,读什么书好呢?是不是只有读那些文学经典,也就是看起来有逼格的书才算真正的读书呢?

    不是的。

    周国平曾经曾经在一本书的总序中谈过读书: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

    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美的精神世界。”

    他自然是推崇品读经典,因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智慧的光芒。这些书,是最好的书。读之,自然有益。

    但这并不是鄙视其他书的理由。

    那些拿着经典书籍自认为逼格颇高,嘲笑别人读得都是什么破书的人,怕不是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人如果这么干,那么读的那么些书怕也是给狗吃了。

    读好书固然好,但读看起来没有那么好的书,也不该被嘲笑。

    因为不管怎么说,总归是读书了罢,总归不是在打游戏罢。

    况且,读书也有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一上来就让别人读看不懂的大部头,那恐怕会吓退刚刚开始读书的人。

    所以,我始终对这些人保持警惕并怀疑他们的言论动机,他们或许是学生时代的学婊化身,总希望以此减少竞争人数也说不定。

    说了那么多,只不过是将一些关于读书的话题林林总总的总结一下,说与众人听。

    希望你可以就此得到一些启发,并捡起那些被扔到旮旯儿的书本,掸掸灰尘,开始读吧。

    《我们》

    说故事/讲心事/听节目

    微信:一葱一白

    微博:@一葱一白wink

    荔枝FM:一葱一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日刚过,你的书又扔哪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ru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