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如何正确使用奖惩激发孩子内在动机?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如何正确使用奖惩激发孩子内在动机?

作者: 向阳石头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17:45 被阅读0次

     

     “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打也不行,骂也不行。”“那给奖励呀?”“你是怎么养育你的孩子那?”“愁死人了,每天写作业都是鸡飞狗跳。”“我们也一样,写个作业磨磨蹭蹭,能到天亮。”你一言,我一语,一群妈妈交流着,育儿问题成为家长最大的困扰和难题。

    很多父母都会说,我从小的发誓绝对不会用我们的父母方式来教育我的孩子。为人父母之后历史有轮回了,我们从受孽者变成了施虐者。为什么?原生家庭和童年的阴影深刻影响每一个人。所以说没有觉察,就不会有成长。今天很多成年人还是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棍棒出孝子,真的是这样吗?举个很真实的例子,如果你们的孩子上小学,类似的场景你可能听到或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上小学之前,我们怎么爱,怎么尊重,但是上小学之后就一切都变了,例如一辅导作业,就开始鸡飞狗跳,在此之前都是母慈子孝,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情境:小学三年级90分,我跟你妈妈,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小学成绩从来没少于98分,你看隔壁家孩子琳琳,每次考试都是100分,你也是人,人家也是人,我怎么生你这么一个孩子那?爸妈这么辛苦为了谁,不就是为了你,看什么看,我骂你,打你都是为你。大家想一想,孩子站在那里仰着头,看着爸爸妈妈说爱你,满脸狰狞,原来这就是爱.诚实的问问自己打骂孩子真是爱孩子吗?这样的爱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那?

    很多父母我也不打不说教,我激励他,乖,我给你手机看,考前三名妈妈买你想买的玩具,考不好就什么也不买。这种方式好不好?孩子做某一件事,没有内在动力,只靠外部的刺激,等到有一天,他会说妈妈,让我写作业可以我先玩半个小时的手机,妈妈你给我买那个电动玩具,你要是不买我明天不上学了。你再说,再说,我跳楼了。你可能觉得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从小你就是这样跟他做交易的,你考不好我奖励你,你考的好我惩罚你,是不是这样?你是怎么样教育你的孩子,是像上面一样打骂或者奖惩,你是否了解这样做会伤害孩子内驱力?让孩子做所有的事情都是都靠外部奖励或惩罚,没有自己热爱的工作,热爱的事情,任何事情的启动都靠外部的奖惩,这样多可怕?孩子开启行动都要考外部,这样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是我们正在每天这样养育孩子,日复一日的杀鸡取卵行动,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们自主性没有了,孩子们都变成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小白鼠,太可怕了。亡羊补牢,为迟未晚,赶紧行动起来,看看有什么改善?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奖惩不在伤害孩子的内在动机?

    给大家介绍读一本书,《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著名心理学家,为世人熟知的在世的心理学家之一,被称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心理学界的摇滚明星”在过去 35 年中,他一直为这门课编写基础教材、教师指南和学生练习册。《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8版·2022修订)》包含了14个心理学入门需要学习的主题,包括心智、生物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学习、记忆、思维与智力、毕生发展、意识状态、动机与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等内容。每章内容均由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出,并围绕该问题提出相关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该领域的认知。其中第九章动机与情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奖惩对孩子内驱力影响,如何正确使用奖惩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规避现实伤害孩子内驱力的坑。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内驱力,内驱力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书中提到动机,它是行为表现的内在倾向,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具体涉及到内容:

    1.  感知需要和需求

    2.  通过选择,指导和维持以满足需要或需求为目的的行为来激活并引导有机体

    3. 减少需要的感觉

    炎炎夏日,妈妈在一起聊天,你的生理上就会产生对水的需要,这时候有凉凉的一瓶美汁源在手中就好了,于是你就去给每位妈妈买了一瓶美汁源,大家开心的喝着。这就是你感受到自己的需要和妈妈们的需要,满足需要所产生的行为的内在倾向叫动机。而动机按照来自内外部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激发有机体的行动来自于外部。比如我们通常做法孩子考好成绩,我们就好奖励孩子想要的礼物。而这个礼物触发孩子的行动就是外在动机。这就是我们所谓奖惩。而内在动机,满足需要所产生的行为来自于内部,而内在动机来自孩子本身的兴趣和事物本身。也就是我所说的内驱力,它有利于孩子有自主性,这样孩子不会拖拉,就不会在写作业的鸡飞狗跳,磨蹭到天亮;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一个孩子如果了解自我价值,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什么可以产生价值,他的人生就会意义,拥有内在动机孩子你就不用愁孩子的未来了?可是,我们却正在破坏孩子的内驱力,你有觉察吗?

    著名心理学家马克.莱珀做了一个实验,莱珀在一所学校随机挑选了20名喜爱画画的儿童,分成两组接受绘画训练。他对第一组孩子说:你们画的好就能得到礼物,对第二组孩子说:我很喜欢你们的画,好好画哦!一开始,两组孩子都认真画画。第一组孩子如约获得了礼物,第二组孩子则得到了老师的赞美与表扬。可一段时间后,第一组只有8.6%的孩子在坚持画画;而第二组孩子,却有16.7%的孩子自愿主动地去画画。看到这样的结果之后,正因为外部奖励抑制奖励组的内部动机。他们认为由于先得到对绘画外在的,非必要的奖励,学生的动机从内部转向了外部,这使的孩子对没有奖励的绘画不在感兴趣,简而言之,奖惩会让孩子失去做事的本省的兴趣。那我们如何合适使用奖惩,才不会破坏孩子的内在驱力?

    一、引导孩子兴趣,培养自主意识

    你有么有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是不像很多家长一样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孩子的时间没有留白,整体被忙碌塞满了。如果是这样,先给孩子减减负,然后帮助孩子培养一个兴趣。兴趣可以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主做事情。举个例子:我家孩子从对乒乓球一点不感兴趣到自动自发,很开心盼着去参加乒乓球的课程。儿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乒乓球,一开始他对这项运动没有什么感觉,只是他的好朋友想要参加,他就跟着一起学。上了一年之后孩子就想要放弃,我和他爸爸商量一下,想要让他坚持下去,两个理由,一是老师觉得他比较有天赋,我是比较相信权威;二是他并不反感这项运动,而且已经坚持一年了。基于此我和爸爸就做了一些引导些活动。和他一起看乒乓球的动画片和运动健将的故事,每次会问他,我们做什么就可以去上乒乓球课。他的要求就是妈妈必须陪我一起去,我就和他一起去。我们认真的去看打球,他一次性接球达到300个,我就会奖励他的成就和坚持。持续一段时间,他再也没有说不想上乒乓球课了,自主去上课。有时候还会提到乒乓球是他的优势。正如书中所说,奖励可以激励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促使孩子去了解事物的本身,去经历才能够了解,了解之后才能感兴趣。

    二、认可孩子的成就,培养孩子价值感

    当孩子安静的看完一本书之后,如果你想夸夸他,可以这么问:“你今天读书很认真,你有什么愿望吗?你可以帮你一起实现。”还有一点要注意,你的奖品最好跟任务本身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孩子看完了一本书,可以奖励他另外一本书,这样也能减少奖励对读书兴趣的影响。家长应当让孩子自己决定想要什么奖励,用什么方式来获得。如果被奖励者在奖励的方式和内容上有自主选择权,这样的奖励会激发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动机,持续做下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主要的是在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能达到的卓越成绩。” 对呀,看见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样的奖励结合物质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三、鼓励孩子,增强亲子联结感

    鼓励是饭,我们需要天天吃。孩子天生就爱玩,天生就会闯祸。当我们的孩子犯错了,在处理这件事,我要先看到孩子,他是一个人,需要联结感。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情绪,他才有力量处理事情,有力量学习。我们要跟孩子联结在一起,让他感觉到安全。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其它小朋友发生冲突,回来的时候,一点精神也没有,一下在扑倒你的怀里。先抱抱孩子,让孩子的情绪流淌出来。别着急,孩子的情绪需要你的联结,当他发现他安全了,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你,不要着急给他解决问题的答案,孩子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你只需要认真倾听,让这种联结感在你们之间流淌。你的孩子感受你的爱,他会有力量处理生活中面临的所有难题。

    总之,当孩子不想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使用奖惩来引导孩子;当孩子取得某些成就的时候,你可以使用奖励来看到孩子的成就;这些都不会伤害孩子的内在动机,反而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事物,找到事物的意义,在热爱的领域里面努力的玩。但是如果你的奖励跟孩子做的事情的好坏或者质量无关,或者孩子本身对这个事物很感兴趣,用过多奖励鼓励孩子的意愿,会挫伤孩子的内在动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如何正确使用奖惩激发孩子内在动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rv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