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种人,我把他们称为: “掘浅井的人”。
“掘浅井的人”每天都给自己设定了无数个小目标。他们执着于为完成这些小目标奔劳的“忙碌感”,而不是最终结果带来成就感。
他们看上去是那么地富有进取心,你甚至从来没见他们休息过。打电话约饭,他总会告诉你,实在不好意思,我在忙着XXX呢,脱不开身啊。
哪怕节假日也不例外。
你看他们早出晚归,走起路来好像总有谁在后面追赶的样子,有些不解地问,这么早,急什么?他们笑着回答你一句,我等下还要做XXX、XXX和XXX呢,先走了哈。
悲催的是,通常他们的一天是这样结束的:傻傻忙了一整天,(光是一个Excel考勤表就因为各种小错误来回打印了5、6遍)计划清单上的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出于愧疚和对自我的强烈不满,到了该睡觉的时间,硬要逼自己挑灯夜战,哪怕上下眼皮已经在激烈鏖战了,也要忍着不睡——毕竟我还有一堆没完成的目标呢。
掘浅井的人虽然在执着于为小目标鞠躬尽瘁,却不知道完成这些目标最终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事情做地不够好的时候,他们宁可用“我下次再努力一些肯定就行了“来安抚内心的不安,也不愿意去深度思考一些,造成不顺利的根本原因。
他们不仅忙于低头干活,疏于抬头看路,甚至也不愿意去思考如何改进做事的方法,而一味偏执于“努力”工作、再多花点时间上。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忙着,就意味着自己是在努力拼搏着的。而只要自己比别人更努力、花了更长的时间在一件事情上,就一定不会做得太差,最后也就一定能小有成就。
是的,对此,他们无比笃信。也只能如此“自信”,否则他们就将被迫接受一个内心承受不起的事实——这件事从一开始就错了。出发时没分清轻重缓急,没战略蓝图,继续这么“不思而行”到头来怕是会一事无成。
很多人一经对照,惊呼“咦,你还别说,我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
为什么这种具有“自欺欺人”色彩的忙碌感能大行其道呢?因为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对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的恐惧。《小狗钱钱》里有这么一句话:恐惧总是出现在我们设想事情会如何不顺的时候,我们对失败的可能性想象地越多,就会越害怕。
这就是不自信在作祟。越是不自信的人,越容易在事情的一开始,就去想象结果不好该怎样。为了避免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失败结果负责,他们在一开始就给自己找好了退路:我每天都很努力也很忙,甚至为此已经拼尽全力,如果结果再不好的话,那也不能怪我了。
贯穿于他们日常行为的信念的:我很努力也很拼,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更接近成功,也能接近成功。但如果结果不甚理想,那谁也怪不着我了——因为你们平时都看到了,我都这么努力,这么拼了,每天忙到深夜,身心俱疲。
我已竭尽全力,无可指责。
夜深人静,在偶尔直面被孤独爬满的内心时,他觉得很累、很累。好像从来都没休息过的那种刻骨蚀心的累。
可内心的另一面,对自我的强烈不满在持续发酵,刺地他鼻头发酸。我是不是太无能了?为什么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还是这样惨淡?
但第二天太阳刚一冒头,他们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投入新的忙碌去了。直到下一个失败再次把他们袭到,他们才会进入新一轮的自我纠察和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