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10-14

2021-10-14

作者: 歸鶴樓主 | 来源:发表于2021-10-14 23:42 被阅读0次

    套路、模式、教条中,有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我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发现,很多问题、难题,都是因为责任人思维中有太多神圣不可动摇的定论,满世界找对策根本无效。其实,问题的起因和对策,就在那些不能动、不能碰的定论中,把它们推翻,问题就明摆在那里。

    越是思维自由不羁的人,越能一眼看穿,也越是招致人们的抵触、反感、反制。他要么也一同入套,成了自己人,皆大欢喜,要么被排斥出局。如果负责人是一个喜欢躲进教条享受安全感的人,那些自由不羁的活跃分子多被排斥,这个组织就越来越僵化腐朽了。

    人的一生,多数都是从心灵纯真自由的孩童,进学校积累知识与套路,雄心勃勃地进入教条森严的社会,不断地冲撞,不断地寻找归属感,最终各自归入各自的理念的、组织的、现实的根据地中享受既得成果,相同起点的同学们发现越来越陌生、最终不能产生实质交流、甚至盘踞在各自的群体中相互隔膜相互敌视。这其中的所谓成功者,往往是突破既有模式、获得思维与行动的巨大解放而收到的酬报,同时也很可能将自己的经验执为金科玉律从而变得自负僵化进而招致失败。


    所有的情绪、感受、见解都是发生在关系中。按照k的说法,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理念、见解、习惯、记忆、传统……的关系。即便人与人的关系,更多也是两个心像之间的关系:A内心对塑造的自我形象、对B形成的印象,人际的喜怒哀乐实际上是两个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就是内心淤积待释放的能量,如果二人之间如实交流释放,自然是最直接有效的。但因为情绪是心像对心像的,更多时候A对B的形成的印象,B未必接受,这就错位了,交流未必能释放情绪,弄不好会造成新的摩擦,积蓄更多的情绪。

    还有,如果与对方根本无法见面,比如对方已经不在世,这种方式就完全不可能。海灵格的家庭排列,就是再造模拟那个关系,借机释放积蓄已久的情绪,甚至是家族几代累积的宿怨,效果是一样的。

    那么除了这种发泄释放,还有没有其他化解办法?我想肯定还是有的。听听大家高见。

    比如,我建议朋友趁市场低谷买房,事后房价反而又降了,我陷入了自责。怎么才能化解这份自责?

    如果用最直接的关系中实地处理,那就与朋友见面,请他狠狠地责备我一番,我的自责就释放了一些。或者干脆,我掏钱把朋友亏的钱堵上,我就内心安稳不自责了。但问题是,我想这么做,朋友会不会如我期待的那样,责备我,或者接受我的补偿?如果那样,他会不会陷入自责呢?

    如果内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自责?其实是自己树立了一个善于房产投资乐于助人的形象,自己暗自沾沾自喜,也接受朋友的恭维,在建议朋友买房中,获得了某种满足感。事后之所以自责,是那个自拟的光辉形象受到了重创,可自己又想极力维护那形象,所以无论是请朋友责备我,还是掏钱填补朋友亏损,都是为了维护那个高大上的虚荣形象。明白了这一点,那个形象就可以坍塌,无需维护了,我的自责就可以化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10-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yp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