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和明明是人人羡慕的一对儿,所谓的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样样占全,都以为王子和公主的童话将在人间上演,然而这一对悲喜冤家却也逃不过世俗的困绕,最终让人唏嘘哀叹。
事情还要从儿子蛋蛋的出生说起。
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没有持续太久,就被孩子的吃喝拉撒折磨到几乎翻脸。玲玲埋怨明明不关心自己,明明怪玲玲太过矫情,感情就这样越过越淡,生活也逐渐失去了旧日的光环。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或许他们会像大多数夫妻一样,仅靠孩子维持着这段婚姻直到老死,然而剧情偏偏不这样发展。
玲玲不是个自甘堕落的人,她有追求,有魄力,有梦想,所以她逐渐调整自己,一边带娃,一边自我蜕变。她可以在娃睡觉的时候听课记笔记,她可以在陪娃的时候充分调动所有的感官,她可以把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她可以带领姐妹们一起为娃、为自己加油充电。
日复一日,她的生命因为儿子的成长得到了唤醒和绽放,她变得洒脱又自然。
明明呢?他深陷囹圄而不自知,甚至还在为自己终于不再被玲玲心烦而暗自得意。当然,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工作,他也沉浸在自我的所谓积极上进中沾沾自喜。
唯一的差别是:玲玲已经活出了人生的新高度,而明明还在原地踏步,冥冥中,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有一天,明明牢骚满腹:凭什么那个小子比我小那么多就来当我的领导?凭什么我这么卖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辛辛苦苦为这个家操劳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觉得孩子和你都对我如此漠视?没有我,哪来的你们的幸福生活?没有我,你能像现在这样逍遥快活?你看看孩子,继承了你所有的缺点,没有一点儿像我!
随着孩子长大,明明变老,类似的埋怨越来越在生活中出现。玲玲能说什么呢?
她告诉明明要读书的时候,明明嘲笑她读得再多也没见她读出个什么名堂来;她告诉明明要把眼光放长远,格局要大的时候,明明嘲笑她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让她来养这个家试试;玲玲告诉她要在陪孩子的时候用点心,明明责怪她把孩子惯得没模没样,耽误孩子学习,心思全都用偏;玲玲告诉她要在工作之余搞点副业,哪怕只是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尝试着总结并写出来供年轻人看,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明明却觉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岂会为一些蝇头小利而浪费时间。
于是乎,明明的眼里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明明的心里只有对现实的埋怨,他不认为自己需要成长,他也不认为自己太过局限。真正的现实却是,明明的世界越活越小,明明的眼光如井底之蛙,已看不到外面的浩瀚。
看着眼前这个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像个愚昧的小丑一般裹足不前,甚至牢骚不断,玲玲除了苦笑,她已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规劝。
是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内心坚定如铁、奋勇向前;一个内心犹豫徘徊,牢骚埋怨;一个在新的世界里优雅洒脱,一个被自制的枷锁困住了自我。
最终的结果不言自明,但也给后来人敲响了警钟:从来没有什么事可以一劳永逸,从来没有什么人可以托付终生,只有像舒婷的《致橡树》中的木棉和橡树一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才能终身相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