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面试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具有丰富的沟通经验,也就会误以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强,你认为你的沟通能力如何呢?
大家应该要有个认知,沟通能力不能等于沟通经验,举个例子,一个说话结巴的人每天也会产生沟通,但他的沟通效率就会非常低下,所以我们认为结巴的人沟通能力较为低下,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不过可以很好的论证沟通经验不等同于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在阿里绩效考核也是占有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能力是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也是产品经理的通用必备能力,所以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去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
我们在学习之前,要明确我们学习的目标和本质是什么?
作为目标它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之一,学习的本质是:
在减少认知偏差的影响下,⽤用语⾔言去达成⽬目的。
提到认知偏差,什么是认知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例如大家上班过程中地铁出现了故障所以迟到,或者意外堵车迟到,但人事会认为迟到是因为他不守时,⽽不是恰好今天地铁出故障或者堵车。
⾏动者-观察者偏差——例如有时候老公忘了定机票,你会认为你老公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你自己忘了定机票,你可能会认为是因为工作太忙,并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自利偏差——你会认为你赢了⽐赛是因为实⼒,而别人赢了⽐赛是因为运⽓。
这些都是认知偏差。
那这些认知偏差会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发生什么事情呢?
1、无辜者⼼理——“这可不是我的错” (这个不归我管,你去找前端)
出现这个心理的时候,有可能是后端和前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建议自己去问下自己或者同事:“我是否忽略了⾃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相信就会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针对 “这可不是我的错”来讲,作为设计、后端,你有义务跟前端沟通你遇到的问题吗?)
2、⽆助者⼼理——“这事我也没办法” (原型上这个功能我实现不了)
其实这多出现在产品和研发沟通时,经常遇见的,作为产品,问下自己或者对方:“我是否忽略了我们的共同目的” ,没有办法实现,但我们的目的是完成项⽬目标,如果实现不了,有建议的替代⽅法吗?
3、受害者⼼理——“这都是你造成的”(心中会想“产品经理都是⼲什么吃的”)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研发朋友开始摔锅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问自己或者对方:“产品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不是产品在做之前,某些东⻄就没确定?是哪个流程或者环节上出了问题?”)
以上描述告诉我们在谈话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目标,并且去关注对方为什么会产生问题,
我的建议是:
- 尽可能的去表达事实:每个⼈看到和理解的事实和现实都是有偏差的。这样,才能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分享双方主观理解的“事实”。
- 要去说出客观想法:“想法≠事实”,并转化为你的表达。⽽且,在表达想法时最好能直接了当,不绕弯⼦。
- 请求反馈:我们应该在谈话的末尾请求别人说出⾃己的事实和想法,或以适当的引导让对⽅行动起来。
通过以上讲解,希望可以帮助你在沟通效率上进行提升,并且可以帮助你提高沟通能力,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小宝谈产品”,让我们一起在产品和运营的路上不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