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

作者: 莹莹珠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21:33 被阅读0次
    1

    3月3日,周日晚上,数学组五人,齐聚小螺号教室,过下一周的课。虽然是每周的常态,但这周更重要。

    因为这一周,田野教研+南明数学研讨会。每人要有一节教研课,我还加上一节研讨课。

    研讨课,我要上的是《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的最后一个例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

    解决问题例6

    “教参中说,要建立‘比多少’和减法模型的联系,可是也没有说具体是什么联系,我有点想不明白。”

    张浩说:“前一课时在讲减法的模型,整体减部分,等于另一部分吗?比多少也是符合减法的意义的。”

    “减法模型是整体减部分等于另一部分,比多少是大数减小数,怎么会和整体与部分有关呢?”

    “12-7,12表示什么?”

    “12是小华的呀!”

    “7呢?”

    “是小雪套中的7个。”

    “7除了表示小雪的数量外,还能表示什么?”

    “啊!”还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还真是从未想过。不就是小雪的7吗?

    画图理解题意

    我不由得又将目光投向ppt,火花迸出:“哦,还表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

    “对呀!”

    “哦,明白了,12-7,还表示从小华的12个中,减去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还剩下5个。这就是减法的模型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一直没有弄明白的关键点,就是这里了。

    “这节课,你把这个给孩子们,讲明白了,讲通透了,就是把比多少与减法模型联系起来了,任务就完成了!”

    2

    周二上午,田野教研开始了,艳艳和柳雪分别上了一节课。课后,干老师指出: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课时,逻辑上一一致的,原理上是一贯的。所以建模很重要,最后给学生留下的,应该是清晰的。本学期的第一核心,是建模;第二就是精彩概念的诞生,当然这个是很难的,但要有这个意识。

    评完这两节课后,就我要上的研讨课的思路,给干老师说一说,请他把把关。在我说完“比多少"和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时,干老师给出了肯定,这个理解是正确的。然后干老师指出,在第一个例题用圆片理解题意后,可以在第二问时,引入“柱状图”,因为从“柱状图”中更能理解“同样多”,把同样多的消除之后,就是多多少和少多少,并要让学生把学习“柱状图”的做法当成教学的内容来教。

    有了干老师的指导之后,我将练习单又做了修改,信心满满!

    3

    周五上午,第一节课,晨山何立泵老师在青鸟教室上了一节《有余数的除法》,何老师亲切的笑容一下子就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整节课,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

    何老师的课一结束,我立即回到小螺号教室,开始准备我的课。

    但是一节课下来,却走的极艰难。建立“比多少”与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似乎是讲明白了,但却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没有发现惊喜;“柱状图”引入、画法,仓促而过,也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刚上课时,孩子们状态还算投入,但过了半节课,明显有孩子已经分神,但这时,我只关注着授课内容,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整体评估……

    其实,在周二说课时,干老师就提醒了“课的设计思路是没有问题了,剩下的就是教学技巧了”;周三教研课结束,干老师指出“课堂评估不到位,所以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这两点,在这节课上,确实是突显出来了。

    评课时,张浩的一个很直观的例子,让我知道,我讲给孩子们的还是过于抽象了。

    摄影师的精彩抓拍

    当老师们在讨论“15-7=?”的含义以及“比多少”与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达不成共识时,张浩随手拿起了桌上果盘内的两个橘子和一个草莓。

    “老师们请看,这里有两个橘子,一个草莓;一一对应之后,橘子比草莓多少一个,这是明确的;多这一个,怎么计算,2-1;那1是什么?”

    “一个草莓?”

    “减掉的是一个草莓吗?”张浩将两个橘子拿走了,“草莓还在那呀,这里还是两个橘子。”

    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

    “哦,减掉的,是和草莓个数相同的橘子。”

    看,老师们听完课后,还不清晰哩,更别提我的孩子们了。可见我在课堂构建“比多少”和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是失败了。

    4

    晚上散步时,张浩说:“你的课堂,少了一些欢乐。本来听课的人多,孩子们可能就会紧张,老师就要放松下来。但是你也很紧张。以前你一上课都是笑眯眯的,现在却不笑了。你的严厉,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情绪,就放不开了。情绪放不开,思路怎么能打开呢?还有旭,老师们在听课,他却在观察老师们,你却没有关注到他。”他提醒我,“严而不厉是一种好品质,严格而温和地对待孩子们,这样,你的课堂就会慢慢回到润泽的状态。”

    是的,如果说其他老师看到的是这一节课的问题,那么张浩看到的却是我自身的问题。张浩这次点出,让我开始直面这些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游离与课堂之外的。虽然孩子们下课后,会围着我问东问西,看似亲密。但我却知道,是有些不一样的。更多的时间,我关注的是,这节课的内容他们学会了没有;作业有没有完成;错题有没有更正;测试有没有优秀……

    所有的这些,让我在课堂容忍不了他们的迷离、无状,指责、强调过多,鼓励、引导不足,课堂评价单一而不见效果,然后恶性循环……

    自认为已很投入教学了,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督促孩子们有错就改……每日也是忙忙碌碌。

    但是通过这次研讨,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老师上课,终于发现,自己内心还是没有溶入到课堂去,没有给孩子打造一个润泽的课堂。

    5

    突然就想到了,周四晚上共读的《教学勇气》一书,“自身认同”这个词闯入心中。

    感谢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

    让所有的真实在课堂上相遇;

    直面自己,对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

    每一次

    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hy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