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碑学与帖学审美的不同

碑学与帖学审美的不同

作者: 水尽雲起 | 来源:发表于2019-09-17 17:07 被阅读0次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的两个常用的字,从字面意义来理解,“碑”是指用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而“帖”即是指毛笔写在纸上的文字。

    从原材料上讲,前者是石刻,后者是纸帛,区分很明显。因此,在历史的演进中,书法界出现了“碑学”与“帖学”两种美学流派。

    关于“帖学”和“碑学”最早是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提出来的,帖学则是以二王书风为中心及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构成的谱系。碑学即指崇尚碑刻的书法流派,与“帖学”相对。碑学始于宋代,兴盛于清代中叶以后。

    说了这么多,那么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呢?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碑学和帖学在之前已经讲过材料的不同,一种是石刻,一种是纸帛;除此之外,从用笔上分析,帖学多用指腕,而碑多用肘臂,这也就导致了两派审美与价值的不同。鉴于材料、用笔上的不同,在立意、章法、结体、点画乃至运笔、用墨等方面有着一系列的差异。但是也表现出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其次,从作者来分析,帖学的作者基本都是名家,而写碑文的人虽然可能也是一个书法名家,但刻碑的工匠一般是无名之辈。例如《龙门二十品》许多是墓葬祭祀刻在佛像周边的记事文字,很多是社会底层百姓的制作,文化层次不高,书写者不一定是有名的书法家。因此,负责刻石的工匠更有机会照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字体,改变笔法为刀法,甚至改变原有书写的字形,也偶尔出现别字错字,却开创了一种与文人书写分道扬镳的书法美学。

    最后,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他们所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书风。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写道,南帖为圆笔之祖,北碑为方笔之祖,遒健雄浑,俊俏方整,北派之长也。秀逸摇曳,含蓄潇洒,南派之长也。

    从书法审美角度来说,碑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质朴之美、雄强豪放之美、厚重朴拙之美,而帖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飘逸之美、潇洒之美、精致之美,如果说帖学属于优美,而碑学则壮美。

    正如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一样,从唐代确立“二王”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以来,帖学一直占据着书法发展的主流。但是自从清代“金石派”书风兴起,以摹写古碑的重拙朴厚为风尚,鄙弃元、明赵孟頫到董其昌遵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帖学”。之后以二王为主体的帖学真本逐渐散失遗尽,而摹本已基本失去了原帖的面目和神韵,这就导致了帖学的衰微。

    清代书法大家多崇“碑”抑“帖”。这时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出现了像吴昌硕、康有为、赵之谦、张裕钊、沈曾植、李瑞清等大批碑学家。

    但是帖学在经过面灭顶之灾之后,仍然坚强地活着,那是因为帖学历史悠久,笔法全面完善,正草隶篆皆融于一体,涵盖了书法的所有书体和领域。由此而奠定了它作为书法基础和正脉的地位。离开了帖学,只发展碑学,必将导致笔法单一,书体单一。而碑学则可以弥补笔力薄弱之弊和媚俗之态。

    所以在选帖的时候应该碑帖结合,以帖为主,以碑为副。好比一个人吃饭,需以主食为主,适当补充点副食,前面补充所需的营养。如此,方能走的长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碑学与帖学审美的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jc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