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学毕业都已经快3年了,但是偶尔看看古诗词还是依然乐此不彼的。
比如七言绝句里,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回文诗(又称回环诗),是北宋诗人苏轼之作,原文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把这些字写成一个圆环,它就可以循环反复读下去。
虽说这是古代文人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但也不乏文字趣味,读来甚是有趣。在古诗词里,这样的回文诗不在少数,
而这种修辞方式,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所不能的。
汉语在意境上有着十分强悍的表达能力,凝练豁达的词句,造就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留下的著名佳作在浩瀚星海里,丰富了后世的语言价值及文学素养。
这就让我想起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春夏秋冬》,其诗词甚是精妙。
不仅把景色的壮美写得赏心悦目,还利用辘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分别用10个字将“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描绘出来,令人情趣盎然。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岸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春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你以为只是简单地找几个字,恰如其分地写成了诗。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看过《璇玑图》。
image《苏氏惠若兰锦织回文璇玑图》,文长29乘29,除去后人加上的“心”字,共840字。
无论从左右、上下、里外、交互、叠一字、退一字、半段顺逆、旋回诵读,均能成诗。
而在经后人不断研究解读之后,据目前统计,此文可写成长短不一的诗词7958首,故有“情诗八千”之称。(据说有人解读过14000多首,但目前官方数据是7958首。)
不说那么多,放图感受一下。
image尽管看起来复杂,但是从其中挑出一首,都能感受诗句表达的真情实意。比如:
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穹誓苍。
钦所感想妄淫慌,心忧增慕怀惨伤。
难免让人悲从中来。
纵看《璇玑图》,其诗句节奏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情真意切、如怨如诉,伤感处催人泪下,愉悦处笑逐颜开,赋诗妙手天成。
由此可见,苏惠之才情绝世,可见一斑。佳作天成也由“情”而生,情之所动,文思泉涌;****情之所向,感人肺腑。
除了回文诗之外,其实在文字上都有非常美妙的东西,而且意象很足。
我们经历过的“熟读全文并背诵”的文章,那时候的自我折磨,倒有些琢磨不透那时的意境了,感觉字句拗口,通假字衍生词傻傻分不清楚,但是现在细读起来,还是颇有韵味的。
image撒贝宁曾在节目里解读过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意义。
我们那时所学的是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撒贝宁怎么说的呢,“雁字回时,实际上她是指她心目中在等着那个人回来,因为大雁排的是什么,是一个“人”字,整首词她不仅仅是沉在哀怨的思念中,她也有期盼,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月”是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象征,所以当这个人回到身边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月满西楼。”
是不是一下就感觉通俗易懂,而且还更有韵味,把整首词都变得更为圆满。
文字的魅力,不仅仅在它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心中所思所想,还在它够形象生动,够美妙绝伦,够传情达意。
比如言字旁的字,都与说话有关。
与心相关皆是感情。
读“喉”、“舌”、“唇”、“齿”的时候,你会发现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尝试了吗?
而相对他国语言,中国文字的分类相对明显,即使我们很多字仍然不认得,但是通过“形”“象”等来揣摩其大致意思。
这便有了“识字不得认一半”的说法,以后千万别说自己这也不认识,那也不认识,反正有绝大几率你是能猜对的,是不是瞬间比英文好学多了?
古诗词的美,是含蓄内敛的美。现代诗词的美,是温暖柔情的美。
卞之琳有首短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据作者所说,这是着重表达世间万物相对的关系。
而作为一首意蕴丰富的短诗,其传达的哲学思辨意识以及内心的那份独特感受,能够触及人们心中最柔弱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总拿它当情诗。
毕竟我喜欢你,还可以表达成“今夜的月色真美”。
其实,文字在表达上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
仔细品味,如茶回甘,如沐春风。
/End
/图丨网络
作者:陈晨的呀,90后天秤座女生一枚,常戏称自己是伪文艺女青年,热爱影视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