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时,每当看到某资深咨询师的简历,比如在某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过多少论文,个人体验几百小时,工作经验几百上千小时等,都会让我肃然起敬,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毕恭毕敬的上门请教,或者从瘪瘪的钱包里抽银子去报他们的培训班,工作坊,希望获得大师的指点,让自己成长的更快。后来发现这种情况失望的是大多数情况,我基本上都在给自己教学费。
记得7,8年前刚接触团体咨询时,听到某个擅长催眠的大师要搞个人成长小组,大师的背景金光闪闪,除去多年心理行业经验,还是某心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几家杂志的特约作家等,我赶紧交了学费占据名额,生怕报晚了就不再有位置。半年的时间过去,发现我们的成长体验小组成了一个大杂烩,今天带领大家做做心理剧,下一次做个家排,在下一次又讲讲绘画疗法,都是碎片化的知识,几次课程下来,我的脑海里没留下任何记得住的痕迹。后来听说大师的擅长就是催眠术,个人体验小组是她的一个新尝试,大师好像也感觉到这样的尝试并不能给她的粉丝带来很多收获,之后就没有听说她继续举办个人体验班的消息。
后来接触到另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海归分析家,看到对方发表的众多的理论文章以及出版的厚厚的书籍,心里充满了崇拜,于是千方百计的打听到他的联系方式并想获得得到他指教的机会。这位分析师的督导收费真心不便宜,半小时就要近千元,但是为了获取宝贵知识经验,我咬咬牙也认了。但是,在那一次的接触中,我唯一的印象就是获得他在理论上对我个案的一个简短的评估,拿到这个让我云里雾里的理论上的评估,我完全不知道接下来在临床中需要做什么。从此,这位分析师在我心里失掉了光环,我通过狠交学费的方式明白,并不是每个名气叫的响的老师就是适合我的好老师,也许这位分析家很擅长理论研究,很擅长写书立作,但是他擅长临床和病人的具体的细致的实践工作吗?那就不一定了。而我需要的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指导员。
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需要摸索,一个合适的指导老师的确会极大的促进我们的成长,但是,并不是简历闪亮的老师就适合你。更重要的是看到你的需要是什么,看到老师的擅长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和他接触过的人的口碑,或是自己对他的亲自了解会帮助更好的判断是否合适。最贵的永远不会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