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把一部分人从文盲、街溜子里区分出来,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畜!”
这一部分人不需要太高的文化知识和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你只要踏踏实实的扮演好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就可以了。”
“但是,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这一部分人注定无法胜任更高的社会分工,属于最底层。于中国来说,大概就相当于九年义务教育!”
“也就是说,初中毕业就够了。”
“这是最底层的民众!他们的特点,除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思辨能力之外。就是几乎不具备创新力。”
“生活的上升渠道也相对单一,就是把微薄的工资存起来,勤俭持家。经过慢长的努力,最终也只能实现温饱,或者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几乎不具备阶层跃迁的能力。”
“第二个层级,就是教育删除最底层的层级之后,会尽其所能的把你塑造能一个优秀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可以供人选择的人!”
“这个层级,大概就是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这个阶段。”
“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会越来越难,筛除一部分无法跟上节奏的同学的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让大家对自己的技能特长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最终,把你培养成一个有技能的工具人。”
“这个层级的人,投入社会,会有比底层更多的发展空间。”
“但是,依旧是除了少数人误打误撞可以打破壁垒,完成阶级跃迁之外,大多数人也是很难实现突破。也就是说,注定平凡一生。”
“第三个层级,教你们的是人、金钱与方向的统一。”
“这应该由,家庭教育、族群文化,还有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共同来完成。”
“说白了,就是悟性!父母的悟性,个人的悟性,还有文化的悟性。”
“从最低层向中间层,从中间层向行业顶尖的跃迁,并不是靠你们所谓的技能,以及金钱累积,而是更高维度的教育!!培养出找对方向,清晰认知的能力,才是关键。”
“人!就是要对自己对社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金钱,对金钱的渴求与淡然,才能保障你不会因为小利而失大利!”
“方向,是你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思考!”
“能把这三点统一起来,即便你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什么技能,那也比只学到技能的要强得多。”
“我之前给你们讲过视野,其实这就是视野!”
“是教育的最高层级。”
东亚文化体系(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本质上,就是教育的第三个层级!”
“就是在统一人、钱、方向的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从文化中汲取一些助力。”
“而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教育,其实是将第三层级下放的!”
“刚刚说了,第三层级的教育,不应该来自于学校,而是来自于家庭、族群文化,和自我意识。”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熏陶。”
“而最底层家庭,由于缺少定位第三层级的能力,所以容易导致底层的难以上升。”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文化弥补了一部分。而只负责传授技能的学校也担负了一部分!”
“同时,学校和文化熏陶,又带来了道德水平的提高。”
“以至于,我们的驼峰曲线比西方要平!”
“全民道德水平也要高那么一点点,包括有良心的资本家也是文化熏陶的结果。”
“说白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其实是从入学开始,也就是小学、幼儿园开始,就相对平等的为每一个人传授第三层级的经验。”
中华文化,其实是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下放到教育的第一和第二层级的。”
“而马斯洛理论的前四个层级是缺陷性需求,第五个层级则是增长性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体系是把增长性需求提前释放了的。也就是,把增长性需求下放到缺陷性需求之中去。”
“一个乞丐连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如何让他接受最高层次的道德需求。”
正解
这段认识和分析是有启发的。从大学到高管,我只是在第二层级,本质上和父亲在一个层级。创业,就是为了完成阶层的跃迁,或跃在渊,这方向是对的,无咎。
从规划来看,这产业也对,具体的人的规划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金钱能力,这是各方利益统一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四端、仁义礼智信,就是第三层级教育面向全社会,有教无类。仁以为己任,张载的“三为”;舍生取义,“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羞恶之心,中华特色的耻感文化。不失礼,甚至到了礼教杀人的地步;不仅是教了道德,还有智慧,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这展开来确实是一篇好文章,更可以解释、优化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