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课随记|思维从“平移”走向“挑战”

听课随记|思维从“平移”走向“挑战”

作者: 肺话连篇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3:41 被阅读0次

                      ——听《青蛙卖鱼塘》有感

          今天,听了二年级老师上的《青蛙卖鱼塘》。老师先从课题“卖”入手,质疑:为什么卖?怎么办?结果如何?卖给谁?

          围绕这样的问题,先解决为什么卖鱼塘,然后让学生找到各种小动物,接着围绕“老牛”“野鸭”,理解“吆喝”和如何委婉给人提建议一步步展开教学。

          教学的思路比较清晰,但是,似乎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按照这样的路径展开学习。尤其是细读文本,了解“老牛”与“野鸭”的两个环节,亦步亦趋,每个部分在故事内容上打转,环节之间似乎是平移的。因为每次卖鱼塘的情节之间是隔离的,所以显得课堂结构松散,教师领得有点辛苦,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不多。

          从单元角度出发,作者编写这篇文本的意图是什么?学生究竟要学习什么?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要诀》中提出:阅读教学的路径有两条,一是作为阅读者的身份,感受文本中的阅读信息。二是遵循文本的体式,展开阅读,习得阅读能力。

          作为一个阅读者,抛开老师的身份,我可以了解到什么?从故事这个体式出发,结合单元,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教给孩子些什么?

          基于这样的思考,目标渐渐明朗——

          1.随文练字,借助思维导图基本理清故事的情节。

          2.借助“老牛”的语言,掌握如何通过“转折性”的语言,委婉地提出建议,借助“老牛”与“野鸭”的语言对比,积累“转折性”的语言,并能够结合其他动物,用委婉地语言给人提建议。

        3.把握反复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建议,还原不同动物的心理,为编写故事提供支架。

        4.联系上下文,关注青蛙的举动,分析青蛙为什么不卖鱼塘的原因。

        基于这样目标,课堂的三个思维层级就清楚了:第一层借助老牛和野鸭,明白故事结构的特点。第二层借助前面两个例子,想象其他动物买鱼塘的经过。第三层了解鱼塘的变化过程及青蛙不卖鱼塘的原因。

        具体可以这样开展教学:

        1.揭示课题,学习“卖”

        2.质疑提问,初读课文

        3.了解“卖”之因,学习“烂”,理解“不怎么样”。

          4.圈画“卖主”,根据先后顺序形成鱼骨头。

          5.聚焦“老牛”“野鸭”,品读对话。

    (1)理解“吆喝”

    (2)了解“老牛”的建议:A.解码“老牛”的话,讲了什么内容?这样说有什么好处?重点感受“不过”,表示转折。

    B.还原“老牛”和“青蛙”的想法,朗读“青蛙”做的事。

    (3)出示“野鸭”的建议:A.比较与老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关注“就是”,用“不过”来说话,还可以借助哪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B. 还原“鸭子”的想法,为什么“鸭子”不会想到种草,“老牛”不会想到“灌水”?

        6.回顾总结,创编故事

      (1)根据鱼骨头,这些动物会如何跟青蛙交流呢?你可以选择一个动物编一个故事吗?

      (2)还有哪些动物会来买?会说些什么?(借助学习单,提供句式写一写)

    (A.每个动物根据需要出发提出建议,创编故事;B.能够借助“转折”的词语,委婉地提出建议;)

        7.关注情节,总结提炼。

          青蛙为什么不卖鱼塘了?你猜青蛙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卖的?(第一个问题理解后很简单,第二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关键在于理解青蛙刚开始只是接受建议,后来才发现通过自我改造可以改变一切等等,自然就理解了鱼塘得到改变的原因。)

          最近总是在高年级教学,忽略生字词的教学。低年级识字应该作为重点,随文识字应该是重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简单记录一点思考,不对之处请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课随记|思维从“平移”走向“挑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pz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