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跟几个朋友吃完饭结束,独自在走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两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说要去南站但是没钱买票,让我帮他们买两张地铁票,其实这样的事情我遇到过很多次,但大部分都确实是骗钱的,而这次同情心泛滥给了她们20元钱,让她们自己去买票。我为什么这么做?有两点考虑:
第一,万一是真的呢?那我这种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到他们?在真实和欺骗之间,同情心会倾向于宁可信其真。
第二,两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在让我帮他买票的时候,另一个女孩其实是站的挺远,至少表情表现的极不好意思。
当然给了她们钱之后,我并没离开,而是想去验证这种事情的真实性,看到她们径直走向了地铁站时,我想她们应该是真的遇到困难了吧。因为至少在我的分析中,如果她们是骗钱,她们会直接躲开我的视线去到另一处我看不到的地方再去以同样的方式来行骗。我接着往回走,但是事情并没完!
当我走到另一个地铁站的地铁口附近时再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这次是一对夫妇,男的推着一个婴儿车,里面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宝宝。当时心里想我今天这是中彩了还是?由于是已经在上一个地铁口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所以变得谨慎了很多。但这次依然是同情心泛滥,因为他们带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宝宝,而且已经很晚了,所以我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我打算带着他们去地铁站买票。由于还是有所怀疑,所以在去往地铁站的路上跟那个女士做了交谈,他们说是外地过来的找朋友,结果没找到朋友(跟我以前遇到的是一模一样的说辞),女士为了保证真实性,还自言自语的说看来很多朋友还是不靠谱(当然在这时候我并不确定他们是否是在行骗,同情心泛滥加着好奇心驱使)。我笑着问那女士:“你们来北京身上不带钱,这不很危险么?”,结果被那位女士反问道:”不带钱谁会出门呀,我们是在车上把钱丢了,不然也不会没钱买地铁票”。说完已经到了售票窗口。
其实在走向地铁站的路上我设想了可能的场景,如果他们真是骗子,他们会不会在我进入地铁站之后会有其他行为?或者是在我买票的时候进行下手?还跟其他在网上看到的骗子团伙行骗手段联系在一起。当然此时我依然是持着怀疑态度,但依然是向好的方面想,宁愿信其真。当然好奇心也驱使着我要冒着被骗的危险一探究竟。
到了地铁售票窗口后,我买了两张票并给到他们,正准备回去的时候,那位女士又叫住了我说:“能不能再给我们点钱,给孩子买点吃的”。其实这时候我有90%的把我断定他们确实是骗人的,但是看到孩子挺小,仍然是同情心的驱使。我就问:“你们需要多少钱?”,那女士答到:“就八块十块的就可以了”,心想大不了就被他们骗去十块八块的也没啥大的损失,但是由于没零钱,这次又给了这对夫妇20元,在整个过程中那个男的推着小孩没说一句话而且始终前后相隔4-5米的距离。
给完钱,在回去的路上,我想这次遇到的应该是骗子,可能在我离开他们的视线范围之后,会嘲笑终于有一个傻瓜上当了。整个过程其实也一直在怀疑他们是骗子,但是这一次,是因为那个小孩博取了我的同情心,但是依然有很多疑点:
疑点一:他们说想去找一个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店,我当时就问了:“这附近就有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门店呀?为什么不去那?”,她说他们要去南站附近这样更方便朋友来接他们。
疑点二:是在疑点一基础上产生的另一个疑点,在去地铁站的路上,他们说联系不到朋友了,那么为何又偏偏到南站附近等朋友来接他们,而且是在肯德基通宵等朋友第二天来接他们?假使他们有另一个朋友,那为什么不晚上就过来接他们?
疑点三:在过程中女士说他们要到“公益西桥”站,我就问了,既然是到南站附近,为什么不直接做14号线直达南站?她说在公益西桥站朋友接他们更方便。回到家后好奇心驱使,我就查了公益西桥地铁站,确实是在南站附近,而且只隔了三站,但是需要转乘一次才能到那。
当然以上也只是为了说服自己,或者为了给自己证明他们就是骗人的,而经历了这对夫妇的事之后,我又回想了在这对夫妇之前的那两个女孩,我想应该也是骗子,但是我内心其实不愿意这么想。
当然上面所遇到的经历和思考并不重要,至于超哥是不是傻,一连两次遇到这种情况依然把钱给了他们这个也不重要。这个跟网上报道的《老汉明知被骗仍汇54万,称想看骗子能骗走多少钱》不一样,超哥就是同情心和好奇心驱使就想一探究竟,他们会做出怎样的行骗手段和行为。
当然这是两件可以忽略的小事,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暂且不谈这个现象是什么?还是对这两件事的思考:
思考一:如果,这里是说如果,他们真的遇到困难,确实因为没钱做地铁,那么我的善心确实能够帮到他们;如果是假的,那么我的这种善心恰恰是在助长他们这种行为,那么可能会使他们尝到甜头之后继续去骗其他人或者更多人,如果这样的话,我就是好心做了坏事。
思考二:如果第二次遇到的那对夫妇是骗子的话,那么那个一岁多的宝宝在这个事情中充当了什么角色?难道他们把这个宝宝作为了一个赚取同情的工具?在晚上10点多,带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宝宝来行骗,那么这种行为,这对夫妇想想都可怕,这是一个完全违背伦理道德的事,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什么?
通过这件事,我又联想到现在很多老人碰瓷的现象,其实在高中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行动不是很方便,但是儿女都在外面,她一独自一个人走路去城里买东西,结果走在学校前面的环城路上摔了一跤,摔的满脸是血。当时恰巧我跟几个同学在环城路上看到了这个满脸是血的老太太,那时也没想什么,就跟另一个同学打算扶老太太回去(从发现老太太的地方到老太太的家大概5公里的路程),让其他同学先回学校,因为下午还有课,让他们回去顺便跟老师请个假。我们开始准备挡公交车(由于是8年前的县城,公交车还是随挡随停)送老太太回去,当公交车师傅看到满脸血迹的老太太,所以拒绝搭载我们。后来我们终于挡了一辆拉客的三轮车,把老太太送到家。当时老太太也是非常的感激,在我们将老太太送到家时,周围的邻居也都非常赞赏,纷纷说县中的学生真不错(当时我在的那个县高中是省级重点中学,大家习惯性称为县中)。面对老太太的感激,邻居的赞赏我们觉得挺自豪,因为做了一件好事而挺开心的,拉我们的师傅也挺感动,所以就只收了去程的钱,免费送我们回学校。其实在那时候我们并没有考虑太多,也不会想到可能会出现碰瓷或者其他麻烦,想到的是这是每个人看到都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
但是,如果现在回想起来,或者是如果现在碰到同样的情况,还会真的像高中时候那样毫不犹豫的去做吗?说实话,我给不出这个答案。看到太多因为老人倒地去扶起来却被指控并赔偿,官司缠身的事件,我想大部分人也会因为担心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而犹豫。
是美德的丧失?我想不是,并且我相信大多数人在见到这种情况心理都是很想去帮忙的。但为什么现在如果真的遇到老头老太太倒地,而很多人会视而不见,或者犹豫不决,亦或者是在扶起老头老太太的时候回让其他人录像拍照?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个原因,是那些碰瓷的老头老太太素质太低,当然我相信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往往都是“一颗老鼠是坏了一锅粥”。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想碰瓷的老头老太太之之所以会有如此让人不齿行为,一定是他们生活并不充裕或者折射出人性的弱点——贪欲。前者将会上升到国民生活水平提升或者养老体制亦或者儿女孝道的高度,这里讨论并无任何意义。而后者则是人性的角度,这是人的本身的一种自觉性,这涉及到素质提升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法律并不健全或者法律存在漏洞,我们从很多新闻报道报道的碰瓷事件当中,都是以受害者不得不赔偿而告终,那么这个事情的解决只能从法律的体制角度或者要有相应的官方或者民间团体组织来改,。当然最终要的还是公民自身的自觉性和素质的提升。
我们再回到前面讲到的骗钱的行为,其实这些行为是让人无比纠结的事情,当部分人欺骗了大众的善意之后,那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呢?他们将得不到帮助,他们将错过被帮助的机会。不论是地铁站附近说没钱买地铁票,还是地铁上的乞讨亦或是火车站的乞讨行为这都将会给众人一个印象所有的这些事情都将是骗人的!或者是迷惑众人,让善意的人不知真假,不知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欺骗者骗取了众人的同情,而真正的可怜人缺失去了信任,错失了被帮助的机会。
也许也会有人说了,只要遇到这种事情,为了不错过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就宁愿被骗。这又回到我前面所说的“如果是假的,那么我的这种善心恰恰是在助长他们这种欺骗或者碰瓷行为,那么可能会使他们尝到甜头之后继续去欺骗或者勒索其他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好心做了坏事。”
那么遇到这种无法断定求助行为,者老人倒地,或者乞讨行为,我们真的就视而不见,避而远之吗?我想任何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都不愿意这样,但是我们是被什么绑架,不愿意或者不敢去做呢?这是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法律与道德、真相与证据、人情与世故,在帮与不帮,扶与不扶这一举动中凝聚体现,并使之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人性考验与诚信砝码。“道德丧失”的这种表象,或者说是被丑陋行为所绑架而带来的种种社会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