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文有所思(一)

论文有所思(一)

作者: 刘霞辉 | 来源:发表于2020-10-27 23:09 被阅读0次

    2020/10/27,星期二,多云。

    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自己并不像书上说的教师发展阶段来走的,作为新手教师的我,并不在乎自己的生存,成绩也不是第一。也许是受自己导师的影响,或许是自己读研的这几年看的教育经典的滋润,心里总有一个教育理想地,总会很在乎与学生间的关系,在乎孩子们的心理成长,会小心翼翼维护着他们的自尊,尽管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得那么好。包括前期做的开题报告,虽是自我认同,但是追究其根本,做的框架基本都是围绕着师生关系来的。之前的自己急于出结果,总不思考深入,看到一个点就开始依葫芦画瓢,结果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反思自己,虽说理论基础不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不深入思考、不沉潜,大部分时候是因为任务而去做。当然,没有前面的摸索,我现在就思考不到更深入的点,所以依旧感谢前面的“白费功夫”和“煎熬”。

    这几天查看了文献,以“师生关系”“小学师生关系”,查找到了大量的论文。上次可可师姐说“其实师生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选题”,那我如何找到切入点呢?于是聚焦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方面,再通过查找文献,发现有理解型师生关系、生态型师生关系、和谐型师生关系、关怀型师生关系、替代父母型师生关系等,对这几个概念还真有点眼前一新。之前没有看文献,师生关系一直停留在考研内容的“新型师生关系”,泛泛而谈,具体是什么,如何操作自己是没有概念的。而通过进一步查找文献,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替代父母型师生关系”比较感兴趣,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寄宿学校,所以想着力于“乡村(或农村)小学寄宿学校替代父母型师生关系”的点。

    “替代父母型”师生关系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针对于目前父母关爱逐渐削弱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基于教育最初的意义,他将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作为“探求教育学理解和洞察的源泉,这种理解和洞察整体地关注专业教育者和儿童的生活世界”,也就是说教师要像孩子亲生父母那样去关心和理解学生,这样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从亲子之间的“养育关系”引出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为了进一步更清楚的了解范梅南的“替代型父母师生关系”理论(昨天下单买了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期待书本的到来)。搜索关键词“农村小学师生关系”,文献也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关于寄宿小学教师替代父母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博士论文没有看到,硕士有一篇,期刊文献也是屈指可数,说明是有研究空间与价值的。同时又搜索了关于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的资料,其实很多也是可以为我所用,当然这得倚靠自己要认真读文献,然后提取。

    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方法,实证调查研究居多,目前还没有发现叙事研究。对我来说既是好事又是挑战。

    再回到自身,做为一名农村寄宿小学教师,面对班上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的孩子们,既当爹又当妈,还得把教师本职工作做好,对这种“替代父母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当然这主要需要看自己后期论文做得到底扎不扎实。

    嗯,总算看到点了,那就好好努力看文献分析文献。做论文总是要熬的,熬着熬着,媳妇总能熬成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文有所思(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vf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