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陷入了一种习惯性找茬的病态心理。面对华盛顿到底砍没砍树,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个笨小孩,爱迪生妈妈到底做没做阑尾炎手术喋喋不休。事实证明这些确实都不是真的。而每当我告诉别人,这些都是虚假的看着他们恍然大悟表情的时候,我的虚荣心获得了极大满足!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真是幼稚。这些小学课本里的课文,真假与否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学习它,是为了感受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那些美好愿望。感受人心底最质朴的情感,往圣高尚的纯洁品质,大贤们不懈追求的执着等等。是为了给幼小的心灵散播美好事物的种子。而不停纠结于内容的真假,才是真的落俗了。就像有人说童话故事都是假的,不要给小孩子看,或者要告诉小孩子童话是假的,这都是病态的偏执。文学作品多数都是虚构的,那就因为不存在于现实,就不看了吗。我们阅读它,无论出于娱乐还是学习,也都是为了感受作品所呈现出的精神力量!毕业之后我时常会看小王子,我渐渐明白了,成年人的幸福往往在于他保留了多少纯真和梦幻的部分!所以将来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也不会告诉他那些童话都是假的,也不会教条那些课本内容都是虚构的。因为我想让他明白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可以发生的,努力的人最后会成功,善良的人会有美好的结局。也许有人会认为那是不成熟的,但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心里的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即使现实的残酷恶狠狠地向我们扑来,我们依旧可以从最初的那些美好信念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一切都不是虚无的,是对现实灵魂的自我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