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来到北京当官,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可是到了翰林院,却发现自己就是一个乡下人,他很自卑。
他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处处体现自己的格格不入,尤其在学识方面,他更是发现自己孤陋寡闻。
于是,他做了两件事。
一是大量读书,研读理学经典,对王阳明的《传习录》尤为感兴趣,立志像王阳明一样,做圣贤。
二是找老师唐鉴,请教读书之法。在老师的指引下,他的视野和见识有了质的飞跃,他觉得,只要踏实努力,有朝一日,也能达到圣人的高度。
可是如何达到圣人的高度呢?
曾国藩用了简单的方法,写日记。
他以前也写日记,并没有发现有如此之大的威力,之前他写的日记不连贯,有点心血来潮,不仅如此,还把日记写成了流水账,对于自己意识到的错误,更没有改正。
后来在老师的指引下,他如梦初醒。
首先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要把写日记当成一天中的大事来对待;
其次,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于那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反复剖析,藉此改变自己;
最后,他写日记的字数定在200字左右,写完还让朋友传阅,监督自己,自己也不会偷懒。
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曾国藩开始了不断自我更新的道路。
曾国藩写日记的方法很简单,但是要坚持下来,还需要不断地和人性作斗争。
当然,写日记只是个提醒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改一个人,但只要坚持做,总能做得更好一些。
现代社会,各种自律打卡的媒介层出不穷,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坚持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