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物质条件缺乏,儿时盼着过年,过年可以脱掉打补丁的衣服,换上崭新的新衣服,还可以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挨家挨户拜年,然后口袋里装满甜得醉人的糖果和花生。
后来慢慢长大,过年就是跟随父母走亲访友,去看许久不见的亲戚。
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家,每年都去外地的公婆家过年,要包大半天的饺子,要炸大半天的“炸货”,真是“忙年”。然后看春晚,放鞭炮,煮饺子,等夜里12点一过,就摆上满满一桌好吃的东西祭祀天地。
慢慢的,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过年不再盼吃、盼穿,过年也不再准备那么多吃的东西,过年只为了休个长假,有时间看看亲人,陪陪家人。
今年放开了,可以随便出行了,但我选择呆在家里,一是身体还没恢复好,二是怕影响家里的老人,毕竟身体最重要。母亲也同意,我们计划明年五一出去玩一下,期待明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细细想想,过年像是人生的驿站,让我们暂时停下来,祛除疲惫,整理心情,然后好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