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我记忆中的过年习俗

我记忆中的过年习俗

作者: 李小姐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7-01-29 20:52 被阅读0次

我的家乡在江苏兴化,鱼米之乡,门口就有农田和鱼塘。关于过年的习俗小时候的记忆会特别深刻。

我们家姓李,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送灶神上天述职开始就算进入过年状态了。(其他姓氏是腊月二十四)

除夕一早起床,老爸就开始贴对联,花边,各种福字。老妈开始准备年夜饭会做肉圆(油炸的,得有半锅的油)这时会趁机再炸几根火腿肠,鱼圆这些当时没有搅拌机,只能靠老妈的切工,剁刀在砧板上敲的嘭嘭响。腊月里会灌好香肠,腌几只鸡、鸭子,一些鱼还有排骨。

晚上的年夜饭很丰富,最记得的几道有寓意的菜一道是黑鱼,一表示年年有鱼,二是黑鱼用家乡话念出来有往上,更高的意思;

二是芋头,表示来年遇好人、贵人

三是一道蔬菜,取名为路路通,寓意来年路路畅通,事事顺利…

晚饭后就开始洗漱准备穿新衣服,爸妈们会给压岁钱让我们放新衣服里,后来衣服多了新旧也没那么在意了,不过不管如何,新鞋子肯定得有一双,寓意来年出行精精神神。

除夕这天会剪好脚指甲手指甲,否则得等到正月十六以后才可以剪。换下来的脏衣服得放到初二才可以洗,初一院子里不能晒衣服、被子。

全家会聚在一起看春晚,守岁,院里会点一束很高的斗香,可以从除夕一直燃到初一。

新年零点的时候爸爸还会出去放炮仗,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睡醒床头会有一块阜宁大糕,表示新年步步高,不能说“起”床,只能说穿新衣服啦(具体原因记不清了),不能说夜里做梦了之类的。洗漱好的水不能直接倒掉,要倒在旁边一个专门收集废水的桶里。早饭会全家人一起在家喝早茶,干丝、红枣、生姜、包子、大糕、果子…很是丰富。

初一这天不能动刀动剪子,所以午饭晚饭只能热一些除夕准备好的菜。小孩子会互相串门拜年说些吉祥的话,会得到一些糖果、一把花生瓜子,一个小红包。大人一般聊聊天或者打牌,热热闹闹的家里随意吃吃闹闹,大人都不会管,一地的瓜子花生壳当天是不能打扫的。

初一晚上会早早的吃好晚饭上床睡觉(据说一年不会被蚊子咬)。

初二一早就得起床去外婆家拜年,而我的姑妈她们也会带表哥表姐来我家给爷爷奶奶拜年,所以很多年都碰不上面。

初五就是接财神的日子,院子里会再点燃一炷大斗香,放炮仗

我们那边不过正月十五,过正月十六,晚上会在路边点燃一个小草把,然后从上面跨过去,寓意扫除霉运,幸运伴随身边。

至此,放松的新年结束,正式进入了工作学习状态。

这些应该都是中学之前的记忆,有些可能不太完整准确。现在我已嫁人生子,在婆家过年发现习俗差别非常大,故今晚记录下来以表怀念!

相关文章

  • 我记忆中的过年习俗

    我的家乡在江苏兴化,鱼米之乡,门口就有农田和鱼塘。关于过年的习俗小时候的记忆会特别深刻。 我们家姓李,从腊月二十三...

  • 记忆中的过年习俗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好吃的、好玩的,最开心的莫过于小孩了,而我们长大之后再也感觉不到小时候过年的那种氛围...

  • 我记忆中的过年

    我记忆中的过年,是奶奶家院子里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是贴在大门上、水缸上的爸爸用毛笔蘸墨写的“福”字儿,是贴得到处都...

  • 我记忆中的过年

    这是我嫁给王先生的第四个年头,但却只是第二次在婆家过年。不同于第一次充满好奇,这一次已经熟门熟路,但我又觉得这是孩...

  • 我记忆中的过年

    想想,80年正月出生的我,虚岁四十了! 春节,对于我来说早已不是那么值得期待的日子,反而是希望普普通通过,也挺好。...

  • 我记忆中的过年

    上世纪70年代,物质条件缺乏,儿时盼着过年,过年可以脱掉打补丁的衣服,换上崭新的新衣服,还可以和一群小伙伴一起...

  • 我老家过年的习俗

    我的老家在贵州省的某一个农村,当然同其他地方一样,都有过年的习俗,只是可能与其他地方的习俗不太一样。 在我的老家,...

  • 那年那月那春节| 1 春联

    过年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过了小年,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春联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春联不是人人可写,人人能...

  • 过年习俗

    所在的地方不同,风土人情就有些差异。 我们的小年夜比北方迟一天,在小年夜这天不比春节来得热闹,我们一般都是每户人家...

  • 过年习俗

    每年快要过年的时候,爸妈都会准备好多美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豆腐丸子。做完豆腐后,把豆腐捡出几块打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记忆中的过年习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mc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