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期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讲的是:安宁疗护,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生如夏花 ,死如秋叶。”这应该是人一生最好的样子吧。但是现实却存在两个极端,好多病重的老人得不到照护,在家等死,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农村。还有的是家属不想放弃抢救,在亲人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插管,上呼吸机……亲人临终的时候,身上插满管子被各种仪器包围着,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城市。现如今,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是现实存在着的。
听亲戚说,村里的一位老人,肛门烂了,不知道是什么病,估计是直肠癌,没法治了,只能在家躺着,屁股下挖个洞,天天连脓带血地往下淌,家里已经臭得进不去门了。我不认识这位老人,只是听着就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相信老人的子女肯定会更无奈和难过,他们天天辛苦忙碌打工维持生计,县里的医院远,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送母亲去医院,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受苦却无能为力。而那位老人这么痛苦地等待着死亡,心里是如何凄苦更是无法想象。
而那些病重不治还被家属尽力抢救的人,临终还要经受那些高额无效的治疗,现在看来也不是最好的。相信如果病人能自己做决定,会选择安静地离开。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死如秋叶之静美”,国家在“十四五”计划中,把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发展规划,这是随着社会进步,人类生命观不断提高而产生的需求。
那么什么是安宁疗护呢?安宁疗护,是为患者在疾病终末期、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照料和人文关怀服务。主要意义和作用是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安宁疗护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让临终者活着有质量,死得有尊严,杜绝高额无效的治疗。最终目的是让临终者善终,失亲者善别,在世者善生,生死两相安。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能让更多的老人有尊严地离世,安宁疗护服务已经进入了探索阶段,在部分地市的医院设置了安宁疗护中心,并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
专家说安宁疗护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增加百姓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二是健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三是提高安宁疗护服务质量。
到2025年,北京的安宁疗护床位才能达到1800余张,对于一个有两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供需存在很大的矛盾。所以安宁疗护制度亟待健全,发展更要提速。将来要和社区相结合,最终走进家庭,让更多人受益。
看了这期节目,我对安宁疗护服务有了深刻的认知,写下这篇文章希望更多人看到并了解。
相信随着安宁疗护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不再会谈“死”色变,面临死亡,面对生命向着自然返归,会静穆、恬然地让生命逝去——“死如秋叶之静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