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一笔、一字,形容成情怀也好,说是念旧也罢,“书写”,会让人觉得自己还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
有趣的物
金刚落地灯和陶瓷植物专题:手书时代
对于做手艺的人而言,“书写”的方式则更加立体。书籍装帧、古籍修复、钢笔设计、毛笔制作……他们的“书写”方式,实则为书写服务。
1 龙鳞装:书籍未来该有的样子
龙鳞装,是卷轴向册页过渡阶段出现的一种装帧形式,始于唐朝、盛于北宋,目前早已失传。“以长纸作底,页子鳞次相错地粘贴于底纸之上。收起来是一个手卷,打开来,页子有规律地翘起,遇风则灵动翻飞。”
龙鳞装龙鳞装主要分为页心和底卷两部分,当这两部分制作完成后,还要把它翻开,在一个开放的空间放置几个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不停地检查、翻阅,让它跟空气完全结合,降低页子的变形率。
翻阅龙鳞装需用专门的工具——书拔经折装,是古代一种类似奏折的装帧形式。最早出现在寺庙,为了方便僧人做功课时阅读和收纳而产生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张晓栋在龙鳞装和经折装基础上创制了经龙装。
右侧为经龙装作品《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馆藏版红楼梦》2 装帧生活
每天早上8点起床、吃完早餐收拾厨房、给猫喂食……10点准时坐到工作台前,11点半开始准备午餐,12点吃饭然后午休,下午2点到5点工作,晚上健身游泳……就是这样一个极度自律的人,却是一个不需要上下班打卡的自由职业者。
因为介意工作时间没有用到提升自我价值上,所以Joy干了两份工作后,就明白“自己是没办法安安心心地做个上班族的”,因此她将做手工书这一爱好“升华”成了自由职业。
“我感觉大家的使命感应排在爱好之后。人做事情的动力,最重要的来源是要自己喜欢,特别是把喜欢看得比金钱还重要的这一群人。在喜欢的同时,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且还希望通过自己个人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领域,慢慢地产生使命感。
裸脊Coptic装帧“手工书可以作为艺术家表达自己态度和想法的作品,也可以跟其他作品进行艺术结合。这也是日本手制书大师山崎曜的观点——手工书不再是单纯用来写字的一个工具,往后走可以很丰富。
当你把喜欢的东西变成了职业之后,有时免不了带有功利性,但好在目前我还能进行一些平衡,因为我做得更多的是教学,输出的是知识而不是产品。
整体而言,目前的内容还是以我为主,每次开发新课程的内容设计,也会以近期想要探索的表达方式为主。比如最近的课程有一款旋转木马书,是我之前一直想要探索的一种装帧方式,自己把其中的所有细节做好之后,再设计成课程,算是一举两得的事:一是进行了自我提升,二是把它教给学员,并以此获得收入来维持生活,这是我目前能做到的平衡。
我会围绕手工书延展很多内容,只要跟纸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会做。我喜欢纸张带给我的感觉,尤其是对那种有特别肌理的纸张没有抵抗力,就想先买下来,之后再想“用它做什么”。所以最近一年做了纸雕、纸编、衍纸等很多东西。
自由的选择有高有低、有惊有喜,虽不知尽头在哪,但却有无穷的乐趣。”
3 故纸堆里的修书人
一本古书的修复,不仅需要修书人具备高超的修复技术,还要集古籍版本知识、古籍保护知识、文史知识、艺术审美等于一身。
古籍修复最基本的步骤大概有24步,但多则可达40多步,根据书籍损害程度不一而论。40多道工序中主要包含配纸、染色、制浆糊、溜口、补破、折页、裁齐、打磨、打书眼、订线等。
修书要根据破损情况,从实际出发,从出发点看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古籍修复一定要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究竟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这是两条路子。
重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重庆传习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