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拈这沉甸甸的文稿,目睹这字迹清晰的碑拓,我不禁想,当今文坛,一片沉寂,鲜有写历史题材之大家,只有姚雪垠于万千艰难中写《李自成》(六十年代出第一卷,九十年代其去世后方出齐全五卷),赖有毛泽东主席为之开绿灯。文坛老將郭沫若搁笔多年,才小心翼翼地拿出《李白与杜甫》。眼下,一个偏远山乡的无名之辈,要想让他的著作问世,有可能么?我陷入了沉思。
与宋老师相处甚欢,他打开心扉,说起了他的家史,颇耐人寻味。
宋家原本是书香门第。其高祖系前清进士。其祖父善弄文墨,凭一支笔而买田置地,后弃文从商,在乡村收购茶叶,烟叶,桐木籽等,贩运至万县宜昌等埠,再购进洋布,洋油,红糖,食盐等农村人常用之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遂成当地富豪之家。
宋父弟兄二人,宋父性文弱,秉先祖遗风,手不释卷,开口闭口”之乎者也”,书虫一个。祖父过世后,一应商务及家产管理悉由宋老师叔父掌控。宋叔为人机警,胆子大,点子多,生意做得日胜一日,规模做大。后在宜昌开一商号,日进斗金。不料在宜染上吸毒赌博恶习,不得自拔。俗话云,兴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浪推沙,几个浪头过去,一应家产一荡而空。后又因贩卖鸦片,被人谋财害命,人财两空,且连累宋父,让他也成了一个穷光蛋。
塞翁失马,祸福两移。解放了,因其家一贫如洗,划成分为贫农,遂成农村上等人,宋父当上民办教师,宋老师也成了吃商品粮的公家人。宋感慨万端云,幸亏叔叔把家产败光了,不然的话,我这时就是黑五类子女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