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国人口第一次大面积南迁。司马家族当时面临的历史大势是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
1、气候变化:从东汉开始气温一直在降低,草原上南匈奴逐渐迁移到长城以南,导致胡人比例越来越多;
2、中原社会豪族化:豪族建起了许多坞堡,经济可以自给自足,经济退回到自然经济状态,政府税收就成问题了;
3、士族的堕落:很多人抛弃了儒学开始谈玄论道(魏晋玄学),其中有少部分人开始寻找内心桃花源(陶渊明),更多的人发现了利益再分配的机会,依凭九品中正制把捞钱制度化;
4、内因(八王之乱):司马炎不愿被士族挟持,大肆分封同姓诸王,结果诸王内乱,甚至拉拢胡人,导致天下大乱。
大乱之后大量士族带领百姓往南逃向淮河、长江流域,司马家大部分死于动乱,只有司马睿在南下士族的支持下建立东晋,司马睿在登基时还极力与士族领袖琅琊王氏的王导共治(王与马共天下)。士族没有力量抵抗胡人的南侵,只能编制南下的流民。高等士族制衡皇室,低等士族统领军队,导致政权和兵权分离,最终导致东晋覆灭。高等士族为了与低等士族和平民区分开,更加谈玄论道,甚至追求病态美,显示自己和体力活无关。掌握兵权的低等士族代表刘裕,依凭军工逼迫司马家把皇位让给他建立了宋朝(刘宋),进入南朝阶段,比东晋的政权和军权更统一。但也有他的问题——皇帝的正统性不强,越来越多的野心家跃跃欲试,政权一直不稳定。随着北朝稳定,南朝越来越打不过北朝,只能靠坚持儒家来强化自己的正朔地位,问题是南朝皇帝自己也是篡位的,朝代和皇位不停更换。汉朝时江南的岭南无足轻重,原因是中原黄土地带开发难度远远小于江南地带,西晋末年,随着人口南下,长江中下游平原被开发出来,成为了帝国的政治中心。每一次北方游牧者大规模南下,都伴随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南方土地的开发大规模深入,也使儒家文化传到了长江以南的土著地区,甚至中国土地之外。因为南朝统治者发现在军事上无法与北方竞争,就只能在文化上竞争,但越发展儒家自己的正统性越成问题,于是开始大力发展佛教,道教。为了稳固正统性,甚至往朝鲜、日本传播文化,这时候东亚世界就不是中原草原的二元世界了,发展成中原——草原——海洋的形式,开始了深入式的联动发展。草原和中原的关系是秩序的生成线,新秩序是在草原和中原的过渡地带兴起的,载体就是鲜卑人建立的北朝;中原和海洋形成了秩序的传播线,载体是南朝。以至每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过程,都会给中原带来血腥与混乱,但也让中华世界发展到更大的规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