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心理学知识卡片010
1原文引述
内归因可以增强自己的掌控感。比如说,考试不好,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自己努力的程度不够,但是如果总是内归因的话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2核心概念转述
永远都是内归因的话,可能的结果就是太片面太负面。台湾的仔哥说的一个非典型案例,就是自己开车出去,带了三个朋友出了车祸,三个朋友都挂了。
然后把原因归结在自己的身上,自己内疚不已,给自己带上了沉重的负担。我对这个评论是,祥林嫂其实也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案例,自从丢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就认为自己是罪大恶极的坏人,变成唠唠叨叨的疯婆子。
3个人体验
我对于自我归因有严重的体验感。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抑郁失眠症,就是说我会把所有的问题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并且,永远在自责自己。觉得我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是我造成的目前自己的一切。
没有看到说,其实这一切可能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一些负面影响。
抑郁症的人为什么会攻击自己,其实他就是典型的内归因。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不对,然后永远在攻击和指责自己的不对把自己攻击的遍体鳞伤,恨不得自己去死。
考虑到目前整个教育体制应试的环境下,抑郁症的孩子不断的增多,我们可以确定的说,太强的内归因不适合这种大环境的。
特别是如果是碰到比较高压的父母,其实就是这种普遍的现象,比如说各地层出不穷的实验班以及实验学校,其实就是严重的把这个社会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并且那永远强调孩子要自我努力,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刷题,要死记硬背。
包括这次的双减,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实在也看不下去了,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变成应试机器,他的创造力,他的天性,他是否开心,并不是这个教育体制要考虑的。
当然,双减可能减掉了一部分人的负担,该内卷的还是会内卷,某种程度上就是强大的自我归因,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不敢躺平。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躺平是是一种好的应对方法,我就是想躺平那又怎么样,我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样子,如此而已。
我有权利决定我的生活。我才不不管这个社会的焦虑,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4.行动。
我不再因为自己做不好某些事情,而自责自己归因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我会告诉自己,我可以再努力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