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已平实话语描述的散文随笔,她用最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杨绛先生一家从其乐融融到丧女丧夫的悲情人生历程。开篇逗趣平凡,中篇后篇悲情的描述的让人心疼。最近重读这本书,发现每个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新领悟,从《我们仨》看杨绛先生魔幻笔触下9万字的写意生活。
《我们仨》01 我们俩老了:一个梦境引出一个写实的故事
引出一个梦: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芒芒中,忽然钟书不见了......
我转侧了半夜等钟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他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节选)
这部分杨绛先生的意境是用于表达一个梦境:孤独的、悲凉的、寂静的,也在引入未来丈夫将离开她的悲情,从梦切入,一个梦境代入写实的场景,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诉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讲故事有虚有实的描述手法。
02我们仨散了:虚实结合与抽象叙事
杨绛先生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走上古驿道(父母与女的温馨相处,平凡家庭生活描述)、
阿圆理直气壮的喊: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做坏事就是在她的屋里捣乱.....
饭后我们都会去散步,有时候我们会选没有走过的地方,就像是探险一样
古驿道相聚(古驿道、船、相聚到失散)
我疑疑惑惑地在古驿道上一脚脚走。柳树一年四季变化最勤,秋风刚一吹,柳叶就开始黄落,随着一阵阵风,落下一批批叶子,冬天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
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还没到客栈,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得闭上眼镜。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节选)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声宣扬的宣泄,没有民国时期诸多学者描述场景的波澜壮阔。用最平凡最温馨的字句记录这部分的片段。
古驿道的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历经丧女丧夫的双重打击,杨绛先生用看似平实的手法道出虚幻的梦境,与世间穿插,也许是那时候落笔不想在提起痛彻心扉的伤心事吧! 以梦的形式穿插描写了女儿和丈夫逝世前的时光,不愿在重复受到的痛苦和折磨,所以作者以梦境的形式滤去不堪回首的往事和细节。
另一方面,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来看,死亡本是虚幻飘渺的东西,很难用文字把握,用这种形式描写死亡,更容易揭示其真实面貌。此外作者虚构了客栈、小船和古栈道对应与现实中的家,医院和两地间的路途。客栈、小船也可以代表人间与次元的体现,小船有编号,驿道有规则,这不更有些像渡奈何桥,我悲情与不舍的送上你一程又一程。烟雾弥漫,杨柳成行,杂树横生,野草蔓延,苍松翠柏的场景描写,都是通向死亡的荒凉迷离是杨绛先生内心伤感悲凉之情外射和物化。
而在古诗中,杨柳代表伤离别,文中描述寒柳与秃柳,正如消散的生命与不负存在的时光。杨绛先生在这段描述想必是想道出,夫与女不在身边的孤寂,家已不在是家,回不去了,走散了。
作者在结尾处说,我清醒的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寓所与客栈和古驿道回医院,虚虚实实,相互交错,而虚实之间更是读者经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03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的回忆部分
杨绛、钱钟书、钱媛倒叙:回忆家才是温馨的港湾,有夫,与他共相守,有女,伴她成长。从结婚到去留学到女儿出生,回忆一路的温情生活与怀念。道出作者念念不忘家人在身边的美好时光。
这本书就像是清晨的一杯热茶,夜晚的一杯咖啡。温暖的热流灌入心田。缓缓道出人间平常的百姓生活。杨绛一家的音容相貌性格特征人生历程历历在目,那些实实在在的故事,那些生动有趣的细节,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书中的写法也是我们在文章写作时可以借鉴的,如何写一篇好文章好故事,用最平实无华丽的辞藻。代入进心境,向他人表达你最真实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