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深沪京一定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因为生于二线城市、长于三线城市、工作在四线城市,自然深味城市的差别与个体差异的因果。每每有机会,就带着女儿去往繁华之地。
上海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但小朋友浑然不觉。象征声誉、象征财富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无论是哥特式、罗马式,还是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都空自美轮美奂。
扑面而来的繁华,使我心神大乱,急于
“血拼”。我仿佛记起老莎说过,熙熙攘攘的街道不过是场化装舞会。不断告诫自己“淡定”。
而女儿只是兴奋地,一遍又一遍地对我说:“妈妈,看外国人!”还不断感叹,“怎么这么多!”
记得在外滩的那个晚上,有一家老外,父母携三女。其中最小的女孩估计与女儿年岁不相上下。女儿很想和她讲话,但又扭捏。我们便一直尾随这家人,好在人家不以为忤。我们不断鼓励女儿,上去说“hello”。快分路的时候,女儿跑上去,大声说,“Hi,nice to meet you!”没等人家回答,就赶紧跑了回来。那家妈妈笑眯眯地指着自己的小女儿,用中文说:“她还不会说英语,我们是法国人。”一听这个,女儿来劲了,又追了上去,拉拉小朋友的手,更大声地说“Bye-bye,再见!”
上海吸引女儿的还有科技馆。很大,里面还有很大的“食堂”。这也很吸引我们。
在上海,只要有房,每一个人都是百万富翁。所以,形容一个人有钱,我听到的是“身家过亿”的说法。
在上海,谈论起孩子的未来,每一个人的目标都是“走向世界”。
这是个有“更多更多渴求,更高更高享受”的《花花宇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