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丽与哀愁 - 故事三

美丽与哀愁 - 故事三

作者: 辛西娅张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21:38 被阅读0次

1915年2月28日

《勒内·阿诺在索姆河畔洞察了历史书写的逻辑》

勒内·阿诺是个法国步兵,21岁,在军中只是一个军衔很低的少尉,他平时看到的、接触到的也都是一些极为微小、琐碎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看到的、接触到的也才是最为真实、最为有意思的东西。

“一个寒冷的春日早晨,太阳还没升起,但勒内·阿诺少尉已经醒来了。他在微亮的天光下如常在战壕里巡逻了一圈,并挨个儿地检阅了卫兵——他们都是每两小时轮一班。

接着,远方的地平线就会开始发白,鸟儿发出啁啾的鸣声,地形的轮廓也在灰白的晨光下朦朦胧胧地显现出来。

他听见一声枪响,接着又是一声,然后两声,然后更多。不到一分钟,战壕四处都响起了此起彼落的枪声。阿诺匆匆赶回去,以便把还在睡觉的士兵叫醒。他看见敌军防线上方升起了一枚红色信号弹——是向德军炮兵发出的信号。那信号立刻获得了响应;法军战壕的前方、上方、后方随机遭到一道弹幕的轰炸。战壕边缘映衬在爆炸的火光前,空中满是炮弹划过空气以及爆炸开来的声响。炸药的气味令人难以呼吸。

经过一段时间,阿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两个百无聊赖的卫兵为了自娱而对天空的一群候鸟开枪,其他士兵听见枪响以为有什么自己没看见的敌情发生,纷纷跟着开枪。德军战壕想必有人以为敌军发动了攻击,于是通报炮兵展开炮击。

第二天他们在一份法国军方战报里读到:‘在阿尔贝附近的贝库尔,一场德军进攻被我方火力击溃。’

阿诺本人的评语是:‘历史就是这么写成的。’”

记得收藏家马未都的脱口秀节目《嘟嘟》开场语里有一句:“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美丽与哀愁 - 故事三

相关文章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三

    1915年2月28日 《勒内·阿诺在索姆河畔洞察了历史书写的逻辑》 勒内·阿诺是个法国步兵,21岁,在军中只是一个...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四

    1915年5月第二周的某天 《劳拉·德·图尔切诺维奇在苏瓦乌基看见一名战俘找到一片面包》 战场上的枪炮虽然可怕,但...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六

    战争的意义是什么?每次攻击背后的目标是什么?当强攻不下的时候,作为领导,最应该做些什么?战斗中的意志力很重要,但究...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九

    这场战争在高阶将领眼中代表的是一种意义,在国家的民族主义媒体传声筒眼中是另一种意义,在战场上的指挥官眼中又是另一种...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八

    从战场上九死一生回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916年6月10日 《勒内·阿诺离开凡尔登前线的三二一高地》 “...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一

    厚达694页的《美丽与哀愁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看完了,合上书页的时候,有种坐在电影院里深深沉浸于刚刚演完的...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十六

    他们被迫在自己所属的时代活得像一个陌生人,因为那些他们无法了解的事件以及他们无法影响的力量而深感懊恼又惶惑…… 1...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十一

    这段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哲学问题,现在看起来依然那么富有哲理。 1916年10月29日 《理查德·施通普夫觉得”黑尔戈...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十五

    战争是残酷和哀愁的,然而,它也能使一些注定只会过着乏味且无足重轻的一生的人,收获其梦想中的所有成就,虽然这种概率极...

  • 美丽与哀愁 - 故事十四

    这段关于一个普通的英军士兵势单力薄却奋起反击大批德国部队,以少胜多以小博大的描写,非常生动有力。 1917年4月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丽与哀愁 - 故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sg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