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运用科学方法避免低水平勤奋?

如何运用科学方法避免低水平勤奋?

作者: BryantHe | 来源:发表于2016-09-28 06:04 被阅读662次

    一、两种观点

    牛顿的机械论认为:

    世界是一台机器。这个物质世界可以被客观地测量,你测得越准,你就能更准确地预知未来。事物是确定的,也是可预测的。

    根据这个理论,上图里的A点“目标”到B点“结果”,尽管过程可能有波折,但大体上可以一气呵成。

    比如,我的目标是通过看大量的书提升自己,之后结果也一定是书看了,自己也获得了提升。

    然而,如果真这么去做,我们会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实际的情况是:去书店兴致勃勃地买了5本书,回去后一不小心还真的看完了。目标达成!我应该已经获得了提升。可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结果并没有发生。

    做了这件事明明什么都没有获得,还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钱!心里全是懊悔和气愤,读书有什么用?!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这么读书并没有错,只是“读书”并不是结果,它还处在我们达成结果的过程中。

    普朗克的量子论提到:

    根据量子论,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组成,他们被概率性和不确定性约束着,本质上符合一种概率理论。

    在量子的世界里,事物是不确定的。相对应的,由于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目标“提升自己”实际上的实现路径应该变成这样:

    由于事物的不可知,我们确定了目标后就行动起来,然后对这个阶段的结果进行反思,获得新认知,再以此行动。不断地这样循环,以认知、目标为中心,手段是行动,这是基于认知的方法论。

    因此,在之前的例子里,当我们看完书后,发现没有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时,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个“为什么”,进行反思,由此发现只看书是不够的,还得进行大量的实践,这也变成了我们的新目标。实践的过程并不会顺利,但继续反思,又会生出新的更明确且可操作的目标,最终达成目标,获得结果。

    这个结果可能已经不是最初的“提升自己”,但极有可能是发现了更好的目标,达到了更好的结果。

    二、低水平勤奋的真相

    我们的心理倾向于把事物简化,喜欢单一的因素,希望有“万金油”的方法。这背后反映的是人的“懒惰”。

    一方面迫于环境的压力,我们要勤奋向上,不落后于人;另一方面,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情不自禁地想要偷懒。

    由此我们更容易进入“舒适区”:貌似在不停地做着事,实际上这些事很容易,闭着眼睛都能完成。

    就像之前的例子,为了提升自己而看书。由于耗费了很多的时间,看书变成了我们努力的证明。然而实际上看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识字就可以。单纯地想通过看书提升自己,不过是我们不自觉地进入了“舒适区”而已。这也被称作“低水平勤奋”。

    想要做好一件事就需要考虑到这件事的多个方面,多个因素。跳出“舒适区”,克服懒惰。

    但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即使我们克服了懒惰这一“人性的弱点”,当我们想要挑战一件我们不擅长的事时,很难做到考虑全面。

    这时我们可以借用“迭代与MVP模式”。

    迭代是指对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把它分成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改进的结果。

    而MVP不是指最有价值球员……它表示最小可行化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是指: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小的成本在每个阶段内开发迭代出你的产品(在这指结论、结果)。

    回想一下文章开头的第二张图,我们在A点到B点的这一阶段中,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出结果,如果没有达成目标,把这个阶段总结后,反馈到C点修正目标,在C点到D的阶段中,循环上一个阶段的做法。

    这么做的好处是:

    • 分成不同阶段快速试错,避免“一条道走到黑”而无法挽回;

    • 快速纠正目标,让目标更明确,更好达成;

    • 纠错成本低,由于分成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独立的;

    • 未来的问题,用未来的方法和资源解决。分阶段的意义就在于此,这个阶段的结果不代表最终的结果,而是下一阶段的开始。

    三、很长很长的概念铺陈和具体方法

    “迭代和MVP模式”代表的是一种理念,目的是为了应对不可知的未来。那么要避免陷入“低水平勤奋”,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肯尼斯·沃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结构过程组成了一切。

    即使是宇宙,也是由结构和过程组成的。结构是多维度的,过程是线性的,他们组成了时空。

    结构和过程

    那么,想要避免低水平的勤奋,达到有效率的做事,应该遵循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增加和减少,且整体上遵循迭代和MVP理念):

    1. 获取阶段

    2. 理解阶段

    3. 拓展阶段

    4. 纠错阶段

    5. 应用阶段


    各种结构分散在这个过程里。现在,为了方便讨论,我会把文章主题的范围缩小到对“知识的学习”上,讨论如何“高水平的勤奋”——有效率地学习。

    那么,结构在这里就是指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

    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学神”斯科特·扬对结构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

    结构是你脑中的一座城市,学习就是建造这座城市。每座城市都代表着一个学科,一个大的知识方向。

    城里面的建筑就是这个学科里的各种概念。这些建筑之间有道路相连,这代表着学科内各个概念的联系。

    有的建筑高大,有的建筑无关紧要,这代表着这个学科内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概念与边缘的概念,辅助的概念。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科,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轻松完成。这是因为在脑中,这个学科或这件事情对应的城市“四通八达、路面整洁而且交通井然有序”。

    相反,那些“建筑简陋,道路不畅”的城市就是我们理解困难的学科或者事情。

    然后,在城市里,有如下两种建筑,哪种建筑更容易被找到?

    • A 与其他很多建筑有数百条公路相连

    • B 只与一座建筑有一小条泥泞的小路相连

    显然,A建筑更容易被找到。即使走错了路,但由于与很多条路相通,花一小点时间最后还是可以找到A建筑。

    然而如果是B建筑,只有一次机会,一旦走错了,就找不到了,即使走对了也不免磕磕绊绊。

    因此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介绍了结构,再来介绍一下模型

    模型是简化了的结构。这就回到我们之前讨论过的,

    我们的心理倾向于把事物简化,喜欢单一的因素,希望有“万金油”的方法。这背后反映的是人的“懒惰”。

    往坏的一面想是懒惰,但往好的一面想,这却是我们学习和做事的根本动力:希望能找到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一旦我们找到了这个好方法,我们就会把它变成模型,可供我们重复利用。

    书籍的目录就是一个模型,因为其对书籍的结构做了简化。

    电脑编程语言里,”变量“是个经常遇到的概念:它会存储各种信息,比如姓名、数字或密码,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变化。

    把这些变量比喻成一个个罐子,每个罐子有不同的瓶口,因此可以分别装不同类型的数据。

    这就形成了一个变量模型。


    最后再介绍一个最重要的概念:高速公路。

    它的核心意思是指建立不同城市间的高速公路,代表不同学科、不同经验间的关联。

    我们用得最多的高速公路方法是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结构或者生活经验去关联理解新的知识结构。

    有一本叫《穷查理宝典》的书,记录了投资大师、思想大师查理·芒格的演讲记录和他的思想。其中他倡导一个概念叫“多元思维模型”: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

    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都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当然,以上是大师们的高度,我们只能膜拜。但我们可以学习的一点在于避免思考时的单一,从多个角度考虑多个方面。

    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更多地建立高速公路,建立各个学科知识的关联,生出新的认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加深我们的知识面,增强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讨论了很多与结构有关的概念,下面回到正题:具体怎么做呢?


    把这些抽象的结构所对应的具体方法分别放在上面提到的过程中。

    1、获取阶段

    首先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收集获取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一开始就对信息进行分类,提高筛选的效率。

    我原来有很长一段时间疯狂浏览“知乎”这个问答社区,浏览器的收藏夹积累了无数个问题,占了几个版面。

    但是我并没有带着问题去浏览这些信息,相反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我就进去看看,浏览时根本没过脑子,更别说去判断信息的类型了。

    这些信息的类型可以分为5类:

    • 随意信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信息就属于此类。记忆的最好的方法是用联想法,把这些看似无关的信息找个关系联系起来。

    • 观点信息:论文和带有偏向的文章中常见的信息。处理这些信息最好是阅读者自己能有所判断。

    • 过程信息:行动的方法论,比如做一道菜的步骤。最好是边看边练,只看不练的话,过程信息基本发挥不了作用,阅读者自己也会觉得枯燥无味。

    • 具体信息:看到后能直接在脑子中形成画面的信息。

    • 抽象信息:各种概念属于此类信息。比如“模型”这个词,看到的第一眼我们脑中什么也不会出现,只有对它进一步解释后,我们才能理解。

    在获取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信息进行这样的归类。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样做反倒会降低我们获取的效率,因为对这么分类不熟练。但一旦熟练掌握了以后,当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收集获取信息的时候,就能准确的判断面前的信息材料,对解决问题和提升效率都是有益的。

    2、理解阶段

    在收集获取好信息后,我们要处理这些信息,然后理解他们。

    三个有用的方法:比喻,内化和图表法。

    • 比喻,也可以说是类比。它是把你认为两个相似的,有共性的东西拿来做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比喻和因果关系区分开。因果是先后关系,比喻是映射关系。

    • 内化,与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中提及的“记忆宫殿”类似。就是把你想理解的信息在脑海中构筑具体的意象。
      具体信息是最容易内化的,因为很容易形成图像。而抽象信息则需要用比喻法形成意象,然后再进行内化。

    • 图表法是内化的进阶,意思是把你脑海里关于信息的理解制作成可见的图表,甚至是画成图画。
      其实这方面用得最多的是思维导图。网上有很多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其实“百度脑图”挺好用的……

    3、拓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主要分为三种方式: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是对信息的背景进行探究,就像去八卦一个人的过往一样。

    横向拓展是去寻找与同一领域、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的相似信息的关系。和上面的深度拓展一样,属于需要花费时间,但是相对比较容易、有方法可循的拓展方式

    纵向拓展则是指寻找不同领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信息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上面两种拓展方式不一样,这是很有难度且考验水平的拓展方式,需要大量的常识和靠谱的分析方法。之前所说的构建“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和构建“多元思维模型”,根本目的就是为纵向拓展做准备。

    4、纠错阶段和5、应用阶段

    这两个阶段其实是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自己犯的错误要想自己发现并纠正过来,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自己去运用过、去实践过以后,才会相信,才会发现。

    关于这两个阶段有三点很关键:

    首先是我们很容易害怕错误和失败。原因无非就是失败后怕周边人的看轻和怀疑。因此为了不犯错,就不去做事了或者犯了错却不承认错误。想要避免这个现象,需要身边环境对错误的包容和自己内心的强大。少了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不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对这两点进行修正或者克服。这同样是一次纠错和应用。

    其次,说和看都是很容易的,难的地方是自己去做、去应用。这需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忍受孤单和反对者的质疑,还有自己本身的懒惰。

    最后,关于应用阶段有一个重要的“费曼技巧”:给别人讲或者教给别人你正在做的事,看能不能讲清楚或者教会这件事。这个过程要考验你很多东西,比如想清楚,讲清楚。这是一个绝对应该掌握的技巧。


    如果说前面1、2和3阶段是偏于具体方法技术的话,4、5两个阶段则需要更多的心态和观念的更正。

    在这5个阶段完成后,得出的结果和开始的目标进行对比,修正后进入下一轮5个阶段,不断地修正,直到得出满意的结果。这也是对“迭代和MVP模式”理念的应用。

    四、结语

    不知不觉,没收住就说了写了这么多……能看到这里的读者,你已经证明了你的勤奋……

    可是……但是……

    要达到“高水平勤奋”最好还是再反复看两遍这篇文章。

    虽然这篇文章逻辑统一连贯,由浅入深,方法清晰(不害臊地自夸:),但是整篇文章,特别是后半段,引入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加大了理解难度。一定要先消化这些概念,再思考这些概念和具体方法之间的联系。这些建议针对乐于接受并思考概念的对象,请对号入座…………

    对于作者来说这篇文章是应用阶段,而对于读者来说是获取和理解阶段。所以对概念的理解吸收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书籍:

    《如何高效学习》 作者:斯科特·扬

    《产品的视角》 作者:后显慧(鲁克)

    《登高四书》 作者:李善友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 作者:彼得·考夫曼

    参考文章:

    牛顿能理解互联网思维吗 作者:托爸 (简书平台)

    《简述整体学习法,“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及联想》 作者:何玉龙(本人:)(简书平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运用科学方法避免低水平勤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sh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