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没睡好,稀里糊涂冻了一晚,今天感觉特别累。写完这篇日记想早点休息。
最近各校都在忙百日誓师大会,在看各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过去在SRSY,为什么大家的成绩总是不能让某某满意。
其实过去我们在教研上下的功夫真的很大,月月公开课,月月专家听课点评,但是最后均分仍然落后我现在的学校。来到这个学校,其实教研方面我们真没有过去那种力度,但是有一个点是他们没有做的,那就是院长推行的集体备课制度,尝思美教学策略……有备课组整体系统的体系化的不断迭代的资料库。而现在当我来到这所学校时,我们却怎么也无法超越SRsy.原因在哪里?
说了可能会心塞,但是却是事实:小学的生源质量。我们知道现在民办学校是不允许Qia jian,但是在某些学校其实还是筛选机制,多少人在外面收简历,多少人在外面摇号,其实是有……
小学生六年下来孩子之间在不同学校的区别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六年的数学思维非常好(某些题是会渗透去做的),语文阅读能力非常强,英语都是学两套教材。有的公办学校就是按部就班完成人教版教材学习,但是你会发现初中中考时无论是丘成桐少年班还是西交大少年班,没有好的数学思维基础的学生是根本就不行的。不得不说南京某些方面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确是要高于我们中部省份。就像现在我的同事数学老师他们对于有的孩子直接摇头说这样的题目是不需要讲的。
所以不得不说小学教育的培养,是小学直升初中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环节。过去它不好是因为初中生源在外面四处招,现在之所以好是因为内部小学培养的里面有优秀的可以挑选。要有长线思维的话,就是从小学就开始想到中学学生的培养,初中生源如果能留住优秀学生直升高中,就是一个完美的链条。就像我过去的那所学校一样,最后良好的高考成绩又反过来推动初中生源的火爆招生。这是一个可以操作成一个比较完美的良性循环链条。
而这个过程中教研和德育都可以从小学到高中找相同部分一起操作,同时又依据年龄不同而做额外的创意。
所谓的集团化办学一定是在同一个理念下坚持某些必要的做法,而不是如过去某国际学校一样由招聘的校长各自为战,就显得这个集团领导缺少自己的理念和核心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