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因为平时我习惯在学生做题的空档看一会儿书,学生总好奇地问我在看什么书或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然后和我讨论他们对阅读的一些想法。
昨晚,学生休息的时候,她看着我手边的两本书,也和我讨论起阅读来。聊了一会,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区别在哪里?”我想到了三毛关于读书的一番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犹豫了几秒答到,“其实,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在外表上看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和真正读书的人交谈会让人觉得舒服,或许是因为有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感觉。”
学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问到,“老师,是否读的书多了,心境就会提升,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就能够泰然处之?”我答,“其实并非如此。读书多的人在面对困境时也和其他人一样,会有挫败和困顿。”学生脸上流露出一丝失望。我接着说,“其实,真正压垮一个人的并非困难本身,而是看不到希望。习惯阅读的人因为在阅读中与不同的作者经历过不同的人生,所以在面对困境时,他们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知道自己还有选择,有选项A,选项B,甚至还有选项C和选项D。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的人会给人一种处事泰然的感觉。在困境和挫折中总能看到希望的人,灵魂自然会练就一种宁静的质地。”
CG3D动画短片-书山
不久前,看了一个动画短片“Devotion”(忠诚),但中文片名被翻译为《书山》。的确,短短几分钟的观影体验并不轻松,阴郁的画风、凝重的背景音乐,加之严肃的主题,无形中给人一种背负大山前行的压抑,甚至窒息感。可是,即便如此,看完短片之后,我脑海里出现的是“西西弗斯的坚持”几个字。
同时,我还想到了“西西弗书店”,由衷佩服创始人对读书的精准见解。书店的营销文案对店名做了详尽阐释,“西西弗斯从事的是连续的运动,没有目的,无所谓善恶成败,这个行动看上去仿佛是无效的,但它包含着让人畏惧的内容。无关力的大小,无论神罚与因果,我们选择了向上。”
其实,读书,不管读的是休闲杂志还是艰涩的专业书籍,都不是容易的事。因为阅读会引人思考,不同的只是思考的程度而已。而一旦涉及思考,就不会是轻松的事。(虽然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不过,即便如此,读书的人如“Devotion”里背负书山的前行者,如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他们一次又一次鼎力前行,一次又一次“徒劳无功”。可是,在静默的反复中,他们一次又一次阐释了坚持和笃定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