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大志,好学而不守章句。老师很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意思就是:章节句读的学问,我常常听取您的教导,至于研究比较道理的异同, 请允许我依从我个人的喜好。老师听了他这一番叨叨,觉得他是个奇葩。
西魏文帝时,韩褒被任命为北雍州刺史。北雍州一带经常有盗贼出没,因为这一带山林茂密,盗贼进退很方便,官府拿他们没有办法,可是当地百姓却深受其苦。
作为新上任的本地刺史,韩褒心里很是着急上火。
韩褒一到任上就秘密微服私访,想先调查一下匪患的实情。结果调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原来这些所谓的匪患,其实都是当地豪强所为,他们势力庞大,相互勾结,但是表面上却都道貌岸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834/6ba9fa5966813ebe.jpg)
韩褒初来乍到,觉得这事不好办。就召集部下说:“没想到这里这么麻烦,弄不好剿匪不成,反而会生出变乱。这些豪强不可小看,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有人说:“大人有心灭贼,奈何这里的贼人隐患存在的时间已经太久了,都已经在这块地方生根发芽了,不如咱们别深追了。否则的话,只怕对大人你的前途很不利啊!”
但是,也有人主张严厉镇压,说:“自古朝廷和贼寇都是势不两立,哪能让贼寇如此嚣张?只要大人你决心不减,出兵征讨,你稳住了,朝廷就不会输!”
韩褒听了众人的意见,最后说:“我是朝廷命官,我绝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放纵贼人的。但贼寇不可轻视,也要讲究谋略,轻易出兵未必胜。这事我三思之后再行定夺。”
韩褒闭门不出,天天挠着脑瓜子思考良策。这天,他的一位远方的朋友来探望他,韩褒对他说出了自己的忧虑。韩褒说:“我想一举剿灭贼寇,又不想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你有什么可行性方案可以提供给我做参考吗?”
他的朋友说:“你一向以君子自称,做任何事也不要失去礼数。贼寇也是人,如果能对他们先礼后兵,诚心感化,就不用大动干戈了。否则,如果大开杀戒,难保不会有冤死之鬼,这对你的名望有损。”
有了朋友的提醒,韩褒终于拿定了主意。这天,他对部属们说:“贼寇势大,不可用强。我想以贼制贼,对贼人加以礼遇,重用他们一同讨贼。这样朝廷给人自新的机会,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的。”
韩褒的想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有人公开表示反对说:“与贼人讲礼数仁义,恐怕是对牛弹琴啊!讨贼是光明正大的事,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呢?万一有人诬指大人和贼人同流合污,大人岂不是自找麻烦?”
韩褒说服众人道:“从前的官吏,有的胆小怕事,放纵不理;有的只知讨伐,不加安抚。可最终的结果就是灭不了贼,致使祸患势力坐大,这些历史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我这样对贼寇恩威并致,相信他们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你们就拭目以待吧。”
这天,韩褒把这些大族家里的人都召集来开会,他假装不知他们的罪行,推心置腹地以恳切的语气对他们说:“我是一个读书人出身,哪里懂得缉拿盗贼啊,对行军打仗更是一窍不通。但恰巧我们这里贼患严重,百姓不得安生,是个有良心的人都不能任贼横行,何况我这个刺史呢?你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更不忍心看乡亲受苦受难吧?所以,我想委任你们以剿贼的重任,一同为百姓除害,拯救百姓于水火的重担,只好仰仗各位了。”韩褒用盛宴招待他们,态度十分谦和诚恳;说到百姓的苦难,韩褒几次流下泪水,声音哽咽。
当地豪强大为不安,也心生震撼,他们面有愧色,都不敢正视韩褒。韩褒说罢,便让那些平时在乡里为非作歹的弟子,一个不漏地临时做各处的主管,划分地段分别管辖。有发现盗贼而不捕获,按故意放纵论处。
从此之后,被暂时任命的少年,没有哪个不惊恐害怕。他们聚在一处,个个垂头丧气,有的便说:“刺史大人所为,分明是针对我们的。难得他明知此乃我等所为,却仍对我们礼待有加,他这是给我们自新的机会啊!我们也不要不识趣了!”
于是,都自首认罪说:“早前发生的偷盗案子,都是我们干的。”这些被任命为缉盗主管的盗贼,都变得积极起来,把所有党徒同伙的姓名全部列出。那些逃跑躲藏起来的,也都说出了他们躲藏的地方。
韩褒拿过名单,嘱咐那些主管一番,先打发他们回去。第二天便在州城门边贴上一张告示。让那些曾干过盗贼的,赶快来州府自首,马上免除他们的罪。过了这一月不自首的,除当众处决本人外,还要登记没收他的妻子儿女,赏给先前自首的人。十天之内,众盗贼果然全部来自首了。韩褒拿过名单一一核对,一个不差。韩刺史赦免了他们的罪,让他们改过自新。
这招以贼捉贼还真是灵,从此以后这些盗贼再也不敢为恶了。
韩褒恪守信义,准许他们改过自新,并免除了对他们的惩罚。从此,北雍州的贼患彻底平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