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想
通过一轮的排序将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序列的关键字(这里主要用值来表示)均比另一部分关键字小。继续对长度较短的序列进行同样的分割,最后到达整体有序。在排序过程中,由于已经分开的两部分的元素不需要进行比较,故减少了比较次数,降低了排序时间。
一次划分基本步骤
- 一个基准值(通常是第一个数),两个指针(前指针i,后指针j),起始时前指针指向第一个数,后指针指向最后一个数。
- 后指针从后往前扫描,遇到比基准值小的数a[j],a[i]与a[j]交换,前指针i+1(为下一步从前往后扫描做准备)
- 前指针从前往后扫描,遇到比基准值大的数a[i],a[j]与a[i]交换,后指针j+1(为下一步从后往前扫描做准备)
- 重复步骤二,直到 i == j,则 a[i] = a[j] = 基准值,且基准值左边的数都比基准值小,基准值右边的数都比基准值大
算法实现
public int[] 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递归出口,left=right说明一组只有一个元素
int i = left;
int j = right;
int temp = a[left];
while (i < j){//一次划分,i=j说明指针相遇,指针所指元素左边均比a[i]小,右边均比a[i]大
while (i < j && a[j] >= temp) {j--;}//后指针向前扫描找到比基准值小的元素
if(i < j) { a[i++] = a[j];}//若i < j则说明找到,交换
while (i < j && a[i] <= temp) {i++;}
if(i < j) { a[j--] = a[i];}
}
a[i] = temp;
sort(a, left, i - 1);
sort(a, i + 1, right);
}
return a;
}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情况:O(nlogn)
- 最坏情况:每次划分只比上一次少了一个元素,也就是每次划分都只拿到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退化为冒泡排序,n*n
- 一般情况:O(nlogn)
算法改进
- 基准值的选择方面。
1、选取随机数作为枢轴。
但是随机数的生成本身是一种代价,根本减少不了算法其余部分的平均运行时间。
2、 使用左端,右端和中心的中值做为枢轴元。
经验得知,选取左端,右端,中心元素的中值会减少了快排大约 14%的比较。
3、每次选取数据集中的中位数做枢轴。
选取中位数的可以在 O(n)时间内完成。(证明见《算法导论(第二版) 》) P111 第九章中位数 - 快速排序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的表现不好。
这个时候可以改用插入排序。
当数据规模小于一定程度时,改用插入排序。具体小到何种规模时,采用插入排序,这个理论上还不解,一些文章中说是 5 到 25 之间。SGI STL 中的快速排序采用的值是 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