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道泉】
洁净的水晶山上的雪水,
铃荡子*上的露水,
加上甘露药的酵“所酿成的美酒”,
智慧天女*当垆。
若用圣洁的誓约去喝,
即可不遭灾难。
原注一:“铃荡子”藏文为klu-bdud-rde-rje,因为还未能找到它的学名,或英文名,所以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植物。
原注二:“智慧天女”原文为Ye-shes-mkhah-hgro乃Ye-shes-kyi-mkhah-hgro-ma之略。Ye-shes意为“智慧”。mkhah-hgro-ma直译为“空行女”。此处为迁就语气故译作“智慧天女”。按mkhah-hgro-ma-词在藏文书中都用它译梵文之dakini一字,而dakini在汉文佛经中译音作“厂茶吉泥”,乃是能盗食人心的夜叉鬼(参看丁氏《佛学大辞典》1892页中)而在西藏传说中“空行女”即多半是绝世美人。在西藏故事中常有“空行女”同世人结婚的事,和汉族故事中的狐仙颇有点相似。普通藏族人民常将“空行女”与“救度母”(sgrol-ma)相混。
【曾缄】
醴泉甘露和流霞,不是寻常卖酒家。
空女当垆亲赐饮,醉乡开出吉祥花。
【刘希武】
山雪调草露,香冽成美酒,
天女且当垆,饮罢愁何有。
曾译与刘译都省略了于译中的两句话,“若用圣洁的誓约去喝,即可不遭灾难。”诗旨也因之改变。
六世的诗里提到几样事物:珍贵的美酒,制酒材料极不寻常,系洁净的水晶山上的雪水、铃荡子上的露水、甘露药的酵所酿;机缘凑泊才能见到美人,智慧天女当垆;圣洁的誓约,既是誓言,也是约束。
曾译、刘译却都只提及到前面两样即行收束。醇酒、美人,见之醉人,饮之忘忧。诗境大体与唐朝狂生李白“风吹柳花酒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相若,其实未翻出世俗之境。大概两先生对六世的佛家诗旨有意规避,才故意省略了最重要的一句吧。
美酒也好,美人也罢,都是宾客,不是主旨。诗人着力强调的是最后这两句。“若用圣洁的誓约去喝,即可不遭灾难。”心中要有大光明,要有虔诚敬畏,要尊行誓约,就可以得到誓约的福佑,得到佛力的加持,免除祸患,获得吉祥。
六世处于权力的端顶,俯看围绕着自己身边的藏系格鲁派与蒙古和硕特部汗王喧嚣不息甚至愈演愈烈的权力争夺与倾轧,心痛却无力改变,写诗,是六世的一种点拨与劝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