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疗愈将从一个“行李箱”开始,这个行李箱其实是从5岁时起就伴随着我的“信念体系”,换句话说,也可以称作我的“思维逻辑”,对于疾病、金钱、工作等的看法统统都装在这个行走的行李箱里,现在我要把它们一一进行整理、觉察,看看它们究竟是如何影响着我的每一个人生选择。
疾病:
意味着家人的“关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生病是6岁左右的我一个人在妈妈的车间仓库玩,那时仓库的门是弹簧门,我淘气的用拳头挑战弹簧的弹性,结果一不小心一拳将门上的一块玻璃击碎,瞬间手上流了很多血,还在工作中的爸妈得知后急忙把我送到医院进行缝针,当时医生说还好没碰到大动脉,就差那么一点儿。有谁能想象?当时的我并没有哭哭啼啼,而是开心的不得了,因为那段时间,爸妈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买很多我想吃的零食,平时不可以开口要的东西那个时候也可以被满足,从那以后,我一直认为“生病可以为我带来特殊待遇”,可以得到他人的关心。
男人:
或许代表着包容和宠爱。虽然爸爸一直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但他和妈妈在我的印象中很少吵架,就算是说话大声了,妈妈掉几滴眼泪爸爸笑嘻嘻地一哄俩人就和好了,所以,我一直觉得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时,男人就是要足够包容和愿意放下面子宠爱爱人的。
爱:
小的时候我并不懂爱具体是什么,但从妈妈的身上看到的就是“付出”,对家里所有人的付出包括对陌生人的照顾。之后的我,在每段恋情中,总是做那个不断付出的人,一味的只知道对对方好,从来不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总觉得对方开心我就会很开心,但后来才渐渐觉察,这样只会让对方轻视我的爱,最后不但委屈了自己也让关系变得了无生趣。
婚姻:
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就像爸妈那样,同甘共苦携手一生。
女人:
大概是小时候受到了姥姥和奶奶的影响较深,她们都是能够为家里带来经济效益的人。姥姥是大学毕业之后做汽车配件类的销售工作,祖国的大江南北她几乎走了个遍,一提哪个省哪个市她都能介绍出当地的特色;奶奶虽然只是个农村人,但她要强的性格也让家里人过着不错的日子,逢年过节也会有不少领导干部来看望她给她送礼。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女人也是一定要工作的,不单要照顾好家人也一定要有赚钱能力。
假期:
寒暑假里的疯玩儿和临近开学时的熬夜狂赶作业。一到假期我就会被送到奶奶家,到地里陪爷爷奶奶干农活、挖土豆,和邻居家的小孩儿在庄稼地里捉迷藏,一起到河边抓蝌蚪和蜻蜓,晚上一定要玩到天黑看到星星,大人们下令必须回家了才肯结束一天的玩耍,那时的时光才叫假期吧。
金钱:
很难赚,省点花。小时候对钱没什么概念,爸妈那时都是工厂里的工人,家庭不算是多富裕,但也没缺过钱,直到他们一起“下岗”了,我才多少看懂了“钱”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在我耳边对我强调:钱不好赚,不要乱花,要节省。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赚到钱,从来没想过世界上有一些人是轻轻松松也能赚到钱的。
孩子:
六七岁的我对“孩子”确实没什么概念,只知道自己很喜欢小孩儿,很愿意帮助亲戚邻居带孩子。
工作:
小时候如果对我说“工作”我一定是没什么感觉的,我只记得曾经不知畏惧的我夸下海口和家人打了个赌。姥爷当时是我们当地市委的干部也兼任一个厂的厂长,他算是家里最有文化也最权威的人,我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决心和缘由,饭桌上跟家人打赌,长大后一定要比姥爷还厉害,我要当“董事长”,其实那时候我对官职头衔并不懂,也不知道哪里听来的“董事长”一词并觉得它一定是比“厂长”要大的官......
性:
不懂、好奇。和邻居家小孩一起玩过家家时,我扮演新娘子,然后另一个小男孩扮演新郎,其他小朋友把手搭起来假装抬轿子,那时候小男孩把我头上的手绢掀开时是要在脸上亲一下的,那时这个举动都觉得是个“好危险”的事,如果一男一女嘴对嘴亲上了那一定是会怀孕生孩子的大事......只能说那时候真是单纯到尴尬……
以上就是今天为自己做的“信念觉察”,对于写出的东西很多都是回忆里迸发出来的点滴,无比珍贵,不去做好坏和应不应该的评判,只是觉察、感受并接纳它们,看着自己的回答再想想如今的自己,我知道有些信念已然发生了改变,而有一些依然根深蒂固在我的生命里。内在的小朋友,未来还长,让我们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